巫山:创新“四步协同法”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这几天,巫山县两坪乡向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伍早清又来到脱贫户任珊迪家中走访。去年,任珊迪的儿子彭吉山查出患有颅管瘤,做手术花了家中大部分积蓄。在被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以下简称“监测对象”)后,随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实,这个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
近年来,巫山县创新“四步协同法”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精准、高效识别监测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重点监测八类人群
“目前,全县动态识别的8.8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尚有一些脱贫户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一些边缘户面临致贫风险,一些农户可能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巫山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识别出这些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既是“扶上马送一程”,也是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必要举措。
为此,巫山县创新实施“四步协同法”,健全立体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
“四步协同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工作任务清单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是建立健全“网格监测、集中监测、汇总监测”常态化监测机制,多维度开展动态监测;
三是精准实施多项帮扶政策,减少返贫致贫风险发生;
四是按照“村提名、入户核实、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的方式,联动式管控返贫致贫风险。
“在实施‘四步协同法’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八类人群,即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和明显减少的农户、单人户等特殊困难家庭、农村低保对象特别是新识别和申请低保的农户、残疾人家庭特别是新致残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多子女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子女较多的农户、务工收入占比高且务工时间不稳定的农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的严重困难农户、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的监测对象。”该负责人介绍,对这八类人群,将实施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重点关注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
基层干部当起“监测员”
明确了重点监测对象,如何把这部分群众找出来?基层干部当起了防止返贫监测的“监测员”。
去年,伍早清与村干部到任珊迪家中走访。在此之前,他们已收到任珊迪递交的监测对象申请书。此次走访,就是调查核实任珊迪家中出现返贫风险的情况。
“娃儿得了颅管瘤,动手术花了5万多块。”刚进家门,任珊迪声泪俱下,向众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任珊迪是向鸭村的脱贫户,每月务工收入仅有2000元,丈夫彭永中在长寿区一处建筑工地开货车,月收入有5500元。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在巫山县平湖小学读书。本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但儿子彭吉山不幸查出患有颅管瘤,手术花费5万余元后,后续还要进一步治疗。两人的工资无法承担高额的医药费和家里的开销,存在返贫高风险。
伍早清了解情况后,即刻将任珊迪一家纳入监测对象,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基层干部监测是巫山县“四步协同法”中的重要环节。在镇村干部进行监测识别出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后,由村级采集识别监测户名单上报乡镇审核,再由乡镇组织住建、医疗、教育等行业部门人员联合审核后报区县审定。在常态化监测的同时,每年巫山县还会开展两次集中排查,做到“在家必进门、在外必通话”,确保纳入及时、不漏一人。
截至今年6月,巫山县已累计识别监测对象2108户6424人。
多种措施有效防止返贫
找到监测对象并分析其风险点,为具体实施帮扶措施奠定了基础。
在成为监测对象后,任珊迪得到了一系列帮扶:因任珊迪有职工医保,县上为家庭其余成员补贴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共866元,落实大病医疗救助1.3万元、医疗报销2.8万元,以及临时救助2000元;为彭吉山申请农村低保,每月490元;姐弟二人每人每年享受义务教育阶段资助1000元。
目前,彭吉山病情稳定,每月仅需药费500元。种种措施之下,任珊迪一家成功消除返贫风险。
“针对被识别为监测对象的农户,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精准帮扶。”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巫山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为监测对象申请各项政策补贴的同时,还将通过结对帮扶、产业扶持、就业帮扶、资产盘活、综合保障减支出等措施,进一步减少返贫致贫的风险发生。
截至今年6月底,巫山县已经累计消除返贫风险940户2799人。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完善“四步协同法”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保障数据、信息联动,实时更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