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千亩高粱绿浪翻滚,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村民王真华在江小白高粱产业园里麻利地除草,黝黑的脸上笑意藏不住:“以前土里刨食,看天吃饭。现在土地入股有分红,园区打工有工资,一年能多挣小两万哩!”
就在今年5月,这个偏远小村庄,捧回了沉甸甸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奖牌。从“旧村落”到“网红村”,再到“全国文明村”,黄庄村的华丽蜕变密码何在?
土地生“金”,农旅融合富口袋
过去的黄庄村,土地零散,产出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找活路”。
转机始于一场“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党组织书记喻晓锋带领村民,引入龙头企业重庆江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810户村民的2676.5亩“沉睡土地”整合入股。
“光靠租金可不行,得让土地生‘金’!”喻晓锋算起账:依托江小白酒庄万吨高粱需求,合作社对油菜、高粱实施保价收购+二次分红。如今,像王真华这样的入股村民,能稳稳拿到“四金”——江记酒庄固定分红、合作社保底分红、二次效益分红,再加上家门口务工收入,“亩均年收益轻松过千元”。
产业活了,思路更活。黄庄村巧打“四季牌”:春赏万亩灿烂油菜花海,夏收菜籽榨油,秋获饱满高粱归仓,冬酿高粱美酒飘香。
“谁能想到一片油菜花成了‘摇钱树’?”在村里开农家乐的周存兵忙得脚不沾地,灶台上土鸡飘香,“菜花节那半个月,每天20多桌客人,累是累点,可比在外打工强,还能守着家!”
油菜花海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火了40多家农家乐、民宿和农产品摊点。为破解“花期一过客就少”的难题,村里联合江小白酒庄升级玩法:引入VR/AR技术的大地乐园,让农业科普变得酷炫有趣;山坡上,“太空舱”星空民宿拔地而起,旺季预订率高达95%,把“一日游”变成了“深度宿”。
“地还是那块地,可‘长’出的收入多了好几样!”不少村民感慨。
网格连心,“院坝议事”解民忧
口袋鼓了,村子更要和谐安定。黄庄村的治理秘诀藏在“小网格”和“大院坝”里。全村被精细划分为8个网格,网格员就是“移动探头”和“贴心管家”,大事小情实时掌握。
2024年,网格员们累计收集解决村民诉求118件。遇上邻里纠纷、土地矛盾这些“硬骨头”,村里成立的“人民调解室”就派上用场了,“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凭借威望和经验,让矛盾“不出村”。
今年4月土地整治,村民老周和老杨因合并地块的面积核算闹得脸红脖子粗。调解室成员火速赶到,翻档案、拉皮尺,现场测量,掰开揉碎讲政策、算收益。“道理讲通了,疙瘩也就解开了。”最终,两人握手言和。
“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才顺心!”村民王强道出了心声。黄庄村定期召开“院坝会”,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就是议事厅。产业发展怎么规划?垃圾桶放哪合适?大事小情,村民说了算。
“金色黄庄”人大代表活动站和政协委员工作室也深入网格,把群众的声音变成一条条推动发展的“金点子”。“自己的村子自己管”,再不是口号。
积分换“礼”,文明新风润心田
富了口袋,美了环境,更要润泽心灵。黄庄村的文明乡风,有套“软硬兼施”的妙招。
走进村里的“讲理坝”,常能看到村民围坐,唠家常、议村务、分享好家风。村妇联主席陈德会介绍,“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民负担平均减轻了30%。
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积分换文明”。环境卫生搞得好?加分!参加志愿服务?加分!孝敬老人?加分!黄庄村将文明行为细化为可量化的积分,存入每户的“文明存折”。
“瞧,我上个月义务巡逻3次、参加环境清扫2次,攒了20分,换了袋大米!”65岁的志愿者刘大爷指着积分超市的兑换榜,满脸自豪。小积分撬动了大文明,争积分、比贡献蔚然成风。
文化的滋养无声却有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舞队活力四射,“永兴吆喝”等非遗在菜花节上大放异彩。年均20余场的送戏下乡、坝坝电影、民俗展演,让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涵养着淳朴民风,凝聚起文明乡魂。
漫步今日黄庄,白墙黛瓦,溪水潺潺,花木扶疏。这得益于投入300万元的“美化家园”行动:百余庭院焕新颜,950户完成厨卫革命,昔日卫生死角变身花团锦簇的“口袋花园”。
“蚊蝇少了,空气好了,晚上跳坝坝舞别提多舒坦!”村民李阿姨的笑脸,是环境改善的最好注脚。“门前三包”、“最美庭院”评比,将环境维护融入日常。更妙的是,秸秆加工厂将废弃的高粱秆、油菜秆“变废为宝”成有机肥,形成绿色循环,村庄愈发清爽宜人。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村支书喻晓锋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黄庄村要持续“酿造”产业兴、治理优、乡风淳、生态美的乡村振兴醇香美酒,书写全国文明村更加动人的篇章。(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彭瑜)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