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綦江农民版画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竞拍正在进行。
当拍卖师宣布“成交”后,一幅生动展现赶水镇村民运用传统技艺制作米粉场景的农民画《小康生活》,以2000元的价格被一位线上竞拍者成功购得。现场,竞拍者频频举牌,与网络端的买家展开一场跨越空间的“隔空竞争”。
这里正是第四届綦江农民版画艺术季暨2025“和美乡村”农民画精品展“画绘振兴图·笔墨富乡途”农民画品鉴交易会的现场。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活动首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拍卖模式,让农民画从綦江的展厅,“一键”走向全国的艺术市场。
“我特意从新疆赶来,就是希望能近距离感受这批农民画独特的魅力。”竞拍者耿新豫表示,“这些作品既有泥土的芬芳,又闪烁着艺术创作的灵气。参与竞拍,不仅是为了收藏一份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想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些扎根于乡村土地的创作者。”
本次上拍的30幅农民画作品,题材广泛,从诗意田园、多彩民俗到崭新村落。它们共同特点是色彩明快浓烈,构图饱满充实,既保留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又融入了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表达。为了便于线上买家鉴赏,网络拍卖平台详细展示了每幅作品的高清图片、作者信息及创作背景资料,吸引了大量未能亲临现场的艺术爱好者关注和参与。
綦江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线上线下联动拍卖,是推动农民画走向更广阔市场的一次探索。“过去,农民画的销售渠道多局限于本地展销,现在,通过直播引流和在线拍卖平台,这一乡土艺术能够直接面对更广泛区域的潜在收藏者和消费者。”
“本次参与竞拍的30幅作品均成功易主,总成交额达31630元,单幅作品最高成交价为2600元,达到了预期效果。”綦江农民版画院院长刘月说。
让綦江农民版画非遗传承人黄袁媛欣喜的是,她的作品《唢呐声声唱渝州》和《幸福茶馆》均以理想价格成交。
“这次交易会让我感受到,我们的作品是有市场认可度的。”黄袁媛说,“这激发了农民画创作者的创作热情,也为我们年轻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机会。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被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看到,这给了我继续创作的巨大动力。”
綦江农民版画作为当地农民画艺术的代表,早已声名远播。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00幅綦江农民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众多中国驻外使领馆以及国外知名艺术机构收藏,这一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正持续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不仅如此,綦江区正积极通过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将农民画的艺术元素拓展应用于服装、茶具、产品包装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艺术创作—展示推广—市场交易—衍生开发”的链条。綦江农民画不再仅仅是悬挂于墙上的静态装饰,而是转化为具有流通价值和品牌效应的文化商品。
此外,綦江区还积极探索“农民画+”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例如,将农民画艺术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点缀于民宿外墙、乡村公共景观,增添旅游吸引力;在一些学校开设以农民画为特色的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在艺术体验中增进对乡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推动美育扎根乡土。
接下来,綦江区将持续探索乡土艺术的市场化、品牌化路径,进一步深化“农民画+”产业融合,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衍生品开发、乡村旅游和文化研学,进一步擦亮农民画亮丽名片。(杨晨 周禹)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