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文化振兴

--

秀山:“夜经济”激活乡村文旅新活力

--

日期:2025-11-14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黄欢 通讯员 杨世汉)夜幕降临,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国家湿地公园灯光渐亮,光影勾勒出酉水河畔的层层倒影,游客在步道上徜徉,享受属于大溪的“夜色温度”。近年来,大溪镇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探索夜间经济发展路径,通过“灯光亮化、文娱活化、体育强化”三项工程,推动当地旅游从“白天观光”迈向“全天候体验”,乡村文旅呈现出新的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大溪镇游客平均停留时间由1.5天增长至2.3天,过夜游客比例上升45%,夜间经济收入占比突破30%。大溪,正在从传统的“过路点”加速成长为区域旅游“目的地”。

灯光绘景:点亮乡村夜色,带火文旅消费

220余万元的夜景亮化工程,让湿地公园在夜晚呈现别样风貌。“我们规划了三大主题光影区,让灯光与自然融为一体。”项目负责人杨函林介绍。灯光秀不仅成为传播热点,也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新引擎。

游客流量明显增加,带动民宿、农家乐夜间消费迅速回升。湿地公园周边多家商户从“晚上8点关门”延长到“营业至23点”,不少民宿入住率翻倍。“周末一天能接待五十多人,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三千多元。”民宿经营者陈老板说。亮化工程照亮夜景、聚集人气,也照亮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

艺术赋能:文化底蕴焕新乡村颜值

除夜景亮化外,大溪镇还邀请艺术家和文创团队创作民族文化墙绘,在房前屋后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少数民族风情的图案、色彩鲜明的艺术表达,使村落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文化墙绘既美了环境,又让大家更自豪自己的文化。”丰联村支部书记白文才介绍。

围绕湿地风光与民族文化,大溪打造了彩虹步道、风车廊道等景观节点,成为引流聚客的新“生态IP”。文化艺术成为乡村夜经济的“柔性动力”,有效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和文化识别度。

体育引流:龙舟赛事撬动乡村文旅新增长

今年6月,大溪镇成功举办第七届边区民俗龙舟体验大赛,来自渝、鄂、湘、黔四地的16支队伍参赛,赛事期间人气爆棚,全镇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

龙舟赛事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赛事期间,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农特产品销售增长60%。体育赛事不仅激发现场热度,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我们将持续探索‘体育+旅游’模式,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把流量转化为留量。”大溪镇党委书记宋亚军表示。

灯光秀映照湿地轮廓,文化墙绘讲述传统故事,龙舟竞渡激荡奋进精神,当大溪的夜晚被点亮,一幅“生态优、文化活、产业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加速成型。随着夜经济生态链不断延伸,大溪镇正向“全域、全时、全龄”旅游目的地稳步迈进,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