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黑产业”让村子“火起来”
--
--
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黑产业”让村子“火起来”
--
6月22日一大早,巴南区姜家镇蔡家寺村元塘社村民江朝均就来到鸡舍打理卫生。
仔细一看,这些在鸡舍内刨土嬉戏的鸡和平日常见的鸡有点不太一样:从鸡爪到鸡头,通体黑色。
“这是我们喂养的黑鸡,相比于普通的鸡,营养价值更高,尤其是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江朝均笑着向记者介绍。
江朝均喂的鸡是黑鸡,用来喂鸡的玉米也是黑色的。在村里的玉米地里,一根根玉米秆上结出了饱满的玉米棒,剥开玉米壳,便露出黑黑的、亮晶晶的玉米粒。
“刚摘下的新鲜黑玉米可好吃了!”蔡家寺村“黑黑黑”合作社工作人员李媛说,这些黑玉米口感软糯香甜,花青素含量高,是一种天然的保健型果蔬玉米,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蔡家寺村,不仅有黑色的鸡、黑色的玉米,就连田里的稻米、紫薯,以及圈舍里的生猪、鸭鹅等,都是黑色。
“这是我们村发展的‘黑产业’。”蔡家寺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村上已形成了黑五谷(黑米、黑玉米、黑豆、黑小豆、紫薯)和黑五牧(黑猪、黑鸡、黑鸭、黑鹅、黑山羊)“姜家十黑”特色产业。
蔡家寺村曾是市级贫困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脱贫攻坚以来,当地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发展起“姜家黑猪”、黑玉米、黑豆、黑米等特色支柱产业。
但过去受种植技术、市场波动、疫情等影响,“黑产业”收益波动不小。特别是在种植方面,因缺乏技术,产量时高时低;大部分产品销售靠村里的合作社,渠道单一,无法与大型商超对接;同时,加工能力匮乏,作坊式加工无法保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较为低下。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姜家镇党委书记刁维娜表示,在结合以往“黑产业”的基础上,姜家镇决定大力推动“姜家十黑”产业的发展,打响“食黑姜家”品牌。
在蔡家寺村一隅,有一座现代化的育苗大棚,里面可以进行温度调节,为种苗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这是该村利用中央项目资金建设的育苗大棚,解决了农户分散育苗导致的种苗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在三峡农科院专家的帮扶下,去年姜家黑玉米平均亩产由以前的800斤增至1200斤,黑水稻平均亩产由350斤增加到700斤,最高达到900斤。
蔡家寺村还成立了重庆一水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黑黑黑专业合作社,并与中化集团四川农业分公司达成合作;在25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的基础上,引入种植全程标准化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以“十黑”产品为原料,逐步完善以黑猪肉、黑米、黑玉米等精深加工产品为重点的产品体系,建立食黑姜家区域公共品牌,健全姜蔡黑、一水黑、渝姜坊、巴蜀黑猪等品牌矩阵。
去年,蔡家寺村的姜家黑产业产值达到1900万元,获评重庆市第三批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村上的‘黑产业’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受益于‘黑产业’,实现蔡家寺村的产业振兴。”蔡家寺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