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人的一天,从“嗦”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米粉开始。如何将“小米粉”做成“大产业”?日前,重庆成立合川区米粉行业协会并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米粉产业论坛,抱团聚力,推动米粉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
“合川米粉是一道古老香醇的传统美味,是重庆火锅食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张重庆美食的亮丽名片。”合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本万介绍,合川米粉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油而不腻、汤红不辣、入口即化的特点,其润滑可口、独具一格的风味历来深受市内外消费者喜爱。
据统计,合川区现有米粉生产单位超过30家,经营米粉的餐饮门店500余家,已培育了如三足米粉、臣品客等知名米粉加工企业,更推出了陈宽粉、少水粉等餐饮名店,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5亿元。
“米粉的源头是‘稻’,米粉好不好吃,品种很关键。稻谷的大小、形状、色泽等因素都会影响米粉的口感和品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团队专家隗华军介绍,早年间,合川米粉多采用东北库存大米、长江下游及华南地区的早季硬米、或者国外进口的硬米配合生产而成,不同程度存在着米粉原料不清楚、货源不稳定、品质不稳定、吃起来没米味等问题。根据市场需求,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李贤勇领衔的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自主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品种Q优12,成为“米粉专用稻”。如今合川米粉绵软有弹性的秘诀,也在于此。
据介绍,川渝低海拔地区高温伏旱等灾害性天气多,灌浆期短,大米腹白多,咀嚼口感粗糙,销售价格低,曾经不属于优质口粮米生产区。通过多年的探索,重庆于2002年诞生了首个三级优质稻“Q优2号”,由此摘掉了“劣质稻产区”的帽子。随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又培育出系列优质水稻,其中,Q优12作为米粉原料专用稻,改变了自然资源利用方向和路径,将原来的劣势资源变成了优势资源,助力培育土特产产业,成为科技创造新场景的成功范例。
“Q优12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胶稠度低,新米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材料即可加工米粉,并且弹性好、不易断,口感爽滑,不但可替代老品种,而且填补了老品种的短板、弱项,可推动米粉生产技术实现迭代升级。”隗华军表示,Q优12属于杂交水稻,具有产量更高、抗性更好、田间种植成本更低的优势,在生产和粮食储藏过程中用药更少,粮食安全更有保障。这让米粉实现了原料有“研”值,工艺有“颜”值,溯源有“验”值。
“我们用Q优12水稻做出来的米粉不易板结,更疏散,比陈化粮做出来的米粉更有米香、更有米味、更Q弹。在科研力量的支持下,一碗有‘研’值的米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邓世明经营米粉加工企业多年,在生产过程中对“米粉专用稻”的优势深有体会。
合川米粉行业协会会长荆安华表示:“此次合川米粉行业协会的成立,是合川米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我们将建立专用稻谷种植标准、米粉生产加工产品标准、餐饮加工菜品标准。同时,将大力推广Q优12专用稻品种在合川区域种植,实现订单种植化生产,这将有助于实现原材料本地化,降低物流成本,助推米粉产品质量的提高。”
目前,Q优12已在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大面积种植,基地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云南省德宏州,Q优12早在2017年就已引种成功,每年种子供不应求;在四川省绵阳市,Q优12已作为绵阳米粉专用稻主推品种之一,在该市三台县、梓潼县推广种植1万多亩,并计划在全市推广10万亩。同时,Q优12每公斤稻谷市价高出其他水稻0.5元,这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了一条稳定增收渠道。
当天,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米粉行业协会现场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合川区储备粮公司与种植户代表、合川区米粉行业协会达成了稻米采购意向,推动米粉原料供应品质更上台阶。
“作为重庆农业科技创新骨干力量,本土科学家为本地农业产业做出农科贡献,是农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产业处处长皮竟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产业为宗旨,通过共同开展“米粉专用水稻”系列新品种选育研发工作、总结梳理生产管理技术、新品种展示试验、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等,为云贵川渝米粉原料基地建设提供人才培训、品种推广、种植技术服务等全方位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