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万州:太龙镇借力电商打造陈皮产业 小柑橘变身“增收果”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3-19
字体:

3月15日,万州区太龙镇古红橘鲜果销售已经进入尾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晾晒着金黄色的橘皮,这道“新风景”蔚为壮观。

“今年镇上古红橘挂果好,眼下正是晾晒果皮的好时节。”太龙镇大旗村党支部书记周康琼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陈皮开皮机,在她身旁,还有不少村民摘来新鲜古红橘,进行着开皮、翻皮、晾晒作业,一批制好的陈皮正被送入仓库继续陈化。

太龙镇古红橘借着陈皮产业拓展产业链,陈皮产业正逐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新路子。

万州古红橘有4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沿长江万州段两岸39公里范围内,至今仍保留和生长着5000余株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橘树,太龙镇是万州古红橘的重要产地之一。

多年前,太龙镇古红橘由于受到市场冲击,再加上劳动力减少带来的果园疏于管理、病虫害频发,导致红橘品质下降,鲜果滞销。期间,当地种植大户曾尝试对古红橘进行品种改良,但成效并不明显。

古红橘产业的困境,引起了返乡创业人员周康琼的注意,她发现当地从事柑橘种植业的业主大多通过线下鲜销,很少有人在网上销售。周康琼便尝试着将自家2亩古红橘挂在电商平台销售,没想到效果不错,第一年就卖出2000余斤。

不少果农得知电商销售能解决滞销问题,便纷纷找到周康琼寻求合作,“要卖出去的红橘太多了,有好几百亩。”周康琼坦言,由于缺乏网店的管理能力和销售技巧,头一年帮大家卖出去的红橘并不多,即便后来开设直播账号,销售情况也时常不稳定。

一次,周康琼发现在沿海部分城市,利用柑橘果皮制作的陈皮在市场广受欢迎,部分南方城市的陈皮甚至有了“顶级嫁妆”“赛黄金”的称号,仅在广东新会,陈皮产业产值就突破百亿元。

“这么多年我们只顾着卖果子,没想到陈皮居然是个宝。”周康琼和丈夫赵国祥一合计,计划在当地打造陈皮产业,解决滞销问题。

周康琼和赵国祥夫妇开始钻研制作陈皮的相关工艺,他们特意在3个时间段采摘果子,分别制作了青皮、二红皮及大红皮。

“今年的新皮已经卖到了22.5元/公斤,一年皮在44元/公斤,两年皮可以卖到78元/公斤,三年皮就更值钱了,可以卖到144元/公斤……”周康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六七公斤鲜果可以晾晒出1公斤陈皮,这样一来,陈皮收益远远高于鲜果。

有了陈皮产业,小山村的陈皮产品,如何才能对接大市场?周康琼想到了当地古红橘凭借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每年在电商平台颇受关注,高品质的古红橘制成的陈皮同样也可以借电商平台卖全国。

周康琼马上锁定了直播带货赛道,将当地的陈皮销售重心集中在线上,如今太龙镇陈皮不仅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逐年上升,在销售过程中,展现当地古红橘采摘加工类视频,还为当地吸引了投资商的目光。

“我们要继续深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陈皮产业,让太龙镇的陈皮走向大江南北,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周康琼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