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小蘑菇成亿元大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4-29
字体: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大家一定要关注棚室的温度、湿度……”4月28日,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党总支书记蔡志华,正和当地蘑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同向菇农宣讲金针菇种植知识。绿水村的菌菇生产车间内,菌瓶整齐排列,一簇簇鲜嫩的金针菇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金针菇的摘收、包装等工作。

如今,绿水村汇聚多家菌菇种植龙头企业,食用菌年产量超过6万吨。其中有不少菌菇品种已经走出国门,出口至越南、泰国等国家。小小食用菌成了当地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一度沉寂的增收产业

丛林镇曾是产煤大镇,绿水村内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矿。由于绿水村山高坡陡,耕地稀少,部分村民便改种菌菇销售给煤矿工人,菌菇产业一度成为绿水村的增收产业。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煤炭资源枯竭,当地煤矿逐渐关闭,绿水村的菌菇产业也一蹶不振。

当时,绿水村菇农尝试向外销售,但村里的菌菇品种以“大路货”为主,产量不高加上交通不便,价格受市场影响大,不少村民放弃种植,选择外出务工。

2019年,在当地种植柑橘25年的蔡志华当选为绿水村党总支书记,挑起了村子发展的重担。

当选后,蔡志华将自家柑橘园交给家人经营,开始寻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路子。

村民经过讨论,认为除了在坡地发展水果产业,还可“捡起”曾经风光一时的食用菌产业。

引入龙头企业让菌菇产业“起死回生”

以往,村里的食用菌品种单一、产量低、利润少。为求改变,蔡志华决定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村民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食用菌产业。

很快,绿水村先后引进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等菌菇产业龙头企业。

企业引入后,绿水村在扩大香菇、平菇等传统品种菌菇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了珍稀食用菌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

靠龙头企业这一“火车头”带动,绿水村建立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发展3家专业合作社、24家种植大户,瞄准市场开发鹿茸菇、猪肚菇、灰树花等25种珍稀食用菌。

有了龙头企业带动,绿水村的菌菇在种植方式上也有了“科技范儿”:在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制菌、装瓶、冷却、培养、发芽、插片、生长、采收等环节全部由机械操作,通过工厂化生产,多种菌菇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

渐渐地,绿水村的食用菌年产量从2000吨提升至6万吨,产品辐射西南、华中、华南,出口韩国、越南、泰国,年产值突破6亿元,带动600名村民就业增收。

三产融合让蘑菇产业成增收“丰景”

在绿水村,蘑菇不仅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还成了吸引游客的风景。

“过去大家都觉得绿水村根本没有旅游资源,现在才知道‘坡坡坎坎’都是风景。”蔡志华过去种出的水果全靠自己用小货车拉到南川、万盛市场零卖,收入不高。现在,在菌菇产业的吸引下,来村里的游客多了,他便在柑橘园下新建了农家乐“香薇园”。一年下来接待游客两三万人次,柑橘靠游客上门采果就能销售一空。

如今走进绿水村,沿途便能看到金针菇形状的路灯、香菇模样的垃圾桶、彩色蘑菇造型的房屋,还有沿途大大小小用于研学游的菌菇种植基地,这些为小山村吸引来了不少游客。

近年来,绿水村深挖食用菌产业附加值,建成全国唯一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蘑菇总动员景区,发展家庭农场、乡村民宿20家,布局发展“一谷五园”特色农业园,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达3000万元。

“以菌菇为媒,咱们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未来我们要继续推动咱们村的菌菇产业‘接二连三’,为更多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蔡志华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