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池镇白庄村村民彭书英没想到,以往山林里不起眼的“野花”如今竟成了村里的“产业花”。近年来,白庄村等村落种植的山银花从野生到家种,从小范围到大面积,总产值已经超过400万元。
6月17日,在秀山龙池镇白庄村山银花种植基地,一簇簇山银花挂满枝头,村民彭书英和十多位村民穿行在基地中,采收山银花。一旁,山银花运输车正将鲜花装车运输至龙池镇中药材加工厂。在这里,工人们忙着山银花的烘烤、选花和储存工作。
“龙池镇共有山银花4000亩,预计今年可采鲜花45万斤,加工成品9万斤,按照每斤45元计算,产值预计可达405万元。”龙池镇副镇长白琳介绍。
龙池镇农业区域分为中药材、果蔬和粮油三大产业带,其中干川片区是中药材产业带,也是山银花的主产区,包括水源村、白庄村等村落。
“以往干川片区只是一个山区小乡,合并到龙池镇后,产业如何发展成了当地村民的难题。”白琳说,干川片区四面环山,大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导致整个片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不足。
“要想富,先修路。”改善交通条件,成了当地村民的共识。
2019年,秀山县通往该片区的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后,干川片区前往秀山县城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车程缩短至半个小时。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干川片区迎来发展的转机。
交通条件改善了,该发展什么产业?龙池镇开展的一场村民代表大会上,有村民提出种植山银花的建议。
当时正逢秀山大力发展山银花产业,龙池镇决定抓住机会试一试。
在选育山银花品种上,镇里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调研,综合考量后最终决定选用“渝蕾1号”灰毡毛忍冬山银花。种植方式上,则采用以“少吃多餐”施水溶肥为核心的快速育苗技术,将“渝蕾1号”的产花期从原来3年缩短为1年半。
品种问题解决了,但山银花鲜花的加工问题依然是发展“瓶颈”:山银花摘下后仍有呼吸作用,在采收袋中时间一长就会变黄、发蔫,卖价也随之降低。
“就算将鲜花以最快速度运至县城,也需要1到2个小时。”白琳说,在路上时间一长,被压在最底层的鲜花卖相会变差,有一部分要降价才能卖出。
为解决山银花“颜值”问题,龙池镇又投入资金投建了中药材加工厂,让各个村子采收的山银花就近完成烘烤、选花、储存等工作,以保证山银花产品品质。
如今,山银花从山间“野花”成了龙池镇增收的“产业花”,种植规模也从初期的数百亩拓展到4000亩。
“现在咱们镇的山银花产业,带动了400多户种植户和当地群众务工,共计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白琳说,未来龙池镇还将以发展山银花产业为契机,发展种植黄精、川佛手等中药材,让更多村民轻松增收。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