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南区第一产业增加值60.5亿元,居重庆市中心城区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9元、居重庆市第三位;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全口径农产品加工产值是152.65亿元,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25.6亿元,增长5.8%,规上企业45家,特色粮油、精品果蔬、品牌茶叶、生态渔业等产业特色突出,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25个,重庆名牌农产品31个,居重庆市前列。
近年来,巴南区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态势向好,但也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拳头”产品不多。巴南区农产品品类多、规模小,在全国和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产品较少。区内各农业基地规模普遍偏小,虽有柑橘、梨、香桃、李子、樱桃、柚子、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但种植面积较小且分散,单体规模体量均不大,除二圣梨、乌皮樱桃等少数单品外,产业集群效应不强。
品牌影响力不强。由于巴南农村区域距离中心城区近,主要发展“小而美、小而精”的都市休闲农业,农产品基本上能够以乡村旅游、休闲体验的方式就地出售,外销量小。因农产品规模小、品种多等因素,与传统的农业品牌打造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在品牌打造上农业经营主体也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和资金,品牌宣传推广主要局限于重庆本地范围内。
二、加快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1.紧扣巴南区域特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巴南区是重庆9个中心城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800年重庆,3000年巴县”之说,被称为重庆母县,撤县建区后,是重庆38个区县中唯一带有“巴”字的地方。巴南辖区面积占中心城区总面积三分之一,辖区农村面积1750平方千米、占区总面积的95.9%,是重庆中心城区最大的农业区,一定程度上是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缩影。因此,巴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生态优势,加快发展动力转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消费者在购买原汁原味巴南“土特产”的同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按照“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思路,坚持走“优质、精品、特色、高效、生态”发展模式,支持各镇(街)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举办各类赏花节、采摘节和乡村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吸引客流,促进全区优质农产品销售。
有序推进“古镇、温泉、巴县老院子、美丽乡村”文旅品牌建设,做靓已有的8个4A级景区,打造白象山形神兼备现代版“桃花源”,将白象山沿线611原乡艺术园、“三医康养”、茶山特色文化街区、“月儿弯弯”、定心茶园等景点,用环山骑行道、诗词登山步道串珠成链,实现农文旅康一体化发展;打造“双石”田园观光旅游带,围绕石龙、石滩片区,利用水库自然风光,提升400亩绣球花海品质,打造集文化写生、休闲体验、康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康项目;开展丰富多样的彰显“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泡泉”四季主题的农文旅融合,打造示范亮点,发挥农业多功能优势,探索农业多业态发展新路子;构建“四区四线”全域旅游格局,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创建云林天乡、羊鹿山、丰盛镇、荷韵园等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进一步建好南温泉智慧景区、巴南博物馆数字展厅。
3.促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产品出村。以百亿级“一主两辅”(以花木为主导产业,以优质稻、生猪为辅助产业)产业为引领,依托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园、东盟国际农产品集散中心等平台载体,促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农产品出村进村,卖出重庆,销往全国。
开展直播带货。加快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区域分中心建设,打造直播基地,培养一批乡土网红。依托“淘宝大学”和区农广校等机构每年培训电商人才不少于100名。依托巴南-丰都消费帮扶协同发展联动中心,打造“乡村播客”农产品直播带货名片。建立“现场品鉴+线上直播”的定期集中展示展销模式。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依托重茶集团、农禾电商、“香又香”泡菜等主体,发挥其具有稳定客户群体的优势,发展订单农业。依托“巴实游”“耘农我有+”等平台,向本地企业、餐馆、餐饮协会等宣传推送农产品信息,使其充分了解本地农产品供应信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出击,加强与餐饮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满足特定的采购需求。
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京东、淘宝、微信、抖音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在东温泉、姜家镇等镇(街)推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村和乡村网红直播带货基地,培养电商直播带货人才。依托镇(街)电商服务网点,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展示销售巴南品牌农产品。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设立巴南农产品销售专区。
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构建“电商销售网络+直播基地+网红达人”的农产品电商销售矩阵,展销巴南优质农产品。借助“巴味渝珍”等市级平台,扶持壮大“巴实游”“农禾电商”“巴南邮政”等区级电商平台,形成覆盖区、镇、村的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络。
4.打造“三品一标”品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助推农产品“三品一标”持续发展,为城市消费提供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品牌建设。聚焦规模化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巴南银针”等品牌农产品,完善一批绿色、优质、营养方面的行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强化生产过程管控,严格按标准生产。强化种植、养殖生产全过程管理,集成配套健康种植、养殖技术,以生猪、奶牛等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光大”奶牛场、“超惠猪业有限公司”养殖场为试点,创建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不断提升养殖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开展标准化池塘改建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创建工作,提升全区生态渔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
打造以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引导种植、养殖大户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推行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增加检查频次,发现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规处理,以良好的农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和形象。大力推进“双碳”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践,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以及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引导农产品生产主体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制定《巴南区水稻亩产最优比拼技术方案》等技术方案,集成创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科学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促进“一地创新、全域推广”。
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产品品牌宣传活动,如积极动员组织区内农业品牌参加绿色食品博览会、农产品地理标志博览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巴味渝珍”杯系列活动、消费季农特展示展销等各级标志性农业节会展会活动。引导各镇(街)和农业经营主体自行举办采摘节、美食节、品鉴会等宣传活动,将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融入农业品牌,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重庆市巴南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郝亚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