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大铁牛”收稻谷,比比谁收得多?我市举行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8-28
字体:

“损失率高于3.5%就要扣分,割茬高度超过40厘米也要扣分……”

8月26日上午8点半,合川区隆兴镇玉河村一片黄澄澄的稻田前,8台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2024重庆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即将拉开帷幕。

9点半左右,32名选手中首轮参赛的8名机手有序登上农机,经过一番调试后依次下田,现场顿时轰鸣声四起。

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随着“大铁牛”前方拨禾轮快速运转,成片的水稻被“吞”进去,秸秆很快被“吐”出来。收割好的稻谷如金色的瀑布一般,纷纷被“收入囊中”,留下一行行稻茬。

在4号比赛田块,裁判员李刚见选手速度过快,连忙提醒道:“不是开得快就好。今天的重点是减损,评分标准中损失率占60%,效率才占20%。”

站在李刚身旁的另一位裁判陈令说:“你们看看3号地块,这位参赛选手路线不直,机器来回作业容易压倒谷子,很显然是农机操作不到位引起的。影响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机器型号、水稻成熟度、机手操作水平等,但最关键的还是机手的操作水平。”

见第一组选手操作完毕,工作人员立马上到稻茬里数谷子:先是用卷尺测定稻田的长宽,以此确定机收面积。再用绳子圈出一平方米的测定区,抓起稻茬间的秸秆碎屑一颗颗寻找漏掉的稻谷,以此计算出损失率。

“大比武主要考察机手三个方面的能力。”本次比赛裁判长、重庆文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院副院长赵立军说,一是机手安全操作农机的素质,二是作业速度,三是作业质量。其中,作业质量是最重要的考察指标,包括机收作业过程中割茬的高度和割幅的宽度,以及整个机收过程中的漏穗数和掉穗数。

经过4轮比赛,来自开州区广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青年机手朱健以损失率1.2%的成绩获得第一名,相比去年平均机损率1.77%提高了0.52%;永川区陶义农业机械股份合作社机手刘波、永川区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手李质源获二等奖;云阳县丰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蒲志军、渝北区种粮大户王海文、万州区田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张华涛获得三等奖。

朱健在赛后说:“我已有多年农作物机收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多次参加机收减损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对提升农机操作水平大有帮助。下一步,我将把机收的经验分享给同事,力争收获更多的粮食。”

“总体来看,机手的机收水平、农机安全操作意识等相比前几年有明显进步。”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水稻收获正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全市有850万亩水稻迎来机收。“‘减损就是增产。’机收每亩损失减少1%,全市就能增收稻谷8500万斤左右,可供20万人吃一年。”他说,举办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加快普及机收减损技术,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