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梁平这个地方平均亩产749.9kg!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9-02
字体:

8月30日,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梁平稻测产观摩活动在梁平安胜镇万石耕春·千年良田举行。梁平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丰产优质水稻科研示范基地良法种植技术创新与应用核心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考评。

近200亩的示范基地一片金黄,展示了集成水稻肥水协同高效技术模式、土壤培育与作物增产协同互馈技术模式、健康土壤培育技术模式、有机水稻节本丰产技术模式。专家们仔细查看了良种选育基地的品比试验及川优6709、品香优秱珍、川康优2115等主推品种的种植情况。

“水稻田间长势均衡,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综合性状良好。”专家组组长、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经勇表示。专家组严格按照测产程序,对示范区内水稻肥水协同高效技术模式、土壤培育与作物增产协同互馈技术模式的地块各随机选取3个典型样方,对试验的7个水稻品种进行收割测产,测得最高亩产818.6kg,平均亩产749.9kg。

“经实收测产,各主推品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量较高。比如,水稻肥水协同高效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农民常规种植模式可增产34.3%;土壤培育与作物增产协同互馈技术模式,较农民常规种植模式可增产18.7%。专家组一致认为,水稻肥水协同高效技术模式和土壤培育与作物增产协同互馈技术模式可在梁平相同生态区推广应用。”李经勇在梁平稻良种选育、良法种植专家座谈会上公布。

据了解,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示范过程中应用了宜机品种选配、齐苗壮根育秧、减穴稳苗栽插、肥水一体化管理等杂交稻机插栽培关键核心技术。

梁平区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商品粮保供基地,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3万余亩,规模种植大户430余户、面积10万余亩,大米加工企业40余家,年加工能力70万吨,具有良好的优质粮油生产条件。长期以来,梁平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粮食连年丰收,“梁平稻”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今年3月,梁平区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三方共同成立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团队领衔,汇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外乃至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聚焦“三良(良种选育、良法种植、良品加工)”粮油全产业链,以加快构建“梁平稻”产业生态为目标,全力打造“梁平稻”公信力品牌。此次丰产优质水稻科研示范基地的测产验收,也是中心成立以来的首次阶段性成果验收。

“验收结果完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我想,通过专家团队的力量,不光是今年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也为未来良种良法大面积的运用打下好的基础。这个项目将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梁平为中心辐射点,实现川渝地区水稻生产的高产化、机械化、绿色化,把水稻品质提上来,做靓‘梁平稻’的品牌,为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主任、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明月山梁平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陈新平介绍。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陈学伟介绍,“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把梁平高端优质大米的品牌做响,通过今年的试验,要筛选推广的不仅是优质稻,而且是丰产型的高端优质稻,是营养高效利用型的优质稻。同时再进一步优化栽培模式,实现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把成本再压缩、降低,让种粮的有钱挣有奔头,让消费者能吃到健康好吃的大米,从而打造出好的产业和好的品牌,让‘梁平稻’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效益。”

仓廪实,天下安。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梁平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平原地理优势,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作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明月山优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科技不断探索“一颗种子”的增产密码,以科技创新赋能“梁平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梁平稻”新质生产力。

专家组表示,今年通过“科研院所+区县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推广模式和“攻关田+示范区+辐射区”的推广网络,确保技术模式进村入户,起到新技术辐射源的效果。

“下一步,我们将把‘良种+良法’结合扩大推广面积,加强技术培训,把新的研究成果培训推广到每一个新型经营主体,以此带动更多老百姓。同时,还将继续进行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探索,为梁平水稻新的增产途径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罗绍岳说。

(记者 周洁)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