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向悬崖峭壁要效益 巴南圣灯山发展石斛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6-12
字体:

6月10日,巴南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圣灯山镇发展石斛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有关情况作详细介绍。

据悉,近年来,圣灯山镇立足石斛特色产业优势,深度整合生态旅游资源,通过规模化种植、产品深加工、文旅融合三大路径,打造集农业观光、康养体验、文化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与农民增收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以特色产业“破题” 石斛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石斛‌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又称“仙草”,以‌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为主要功效。圣灯山石斛产业起步于滩子口村。

滩子口村海拔在550米至950米之间,是典型的深丘窄谷地貌,生态环境好、森林植被多、空气湿度高。长期以来,村里产业以花卉苗木为主,结构较为单一,如何依托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当地一直思考的问题。

2020年,在开展5次外出考察、3次种植试验后,滩子口村创新探索铁皮石斛、金钗石斛近野生种植模式,在悬崖峭壁、荒滩荒沟、闲置林地,通过附树、附石等种植方式,高度还原石斛的野生状态,种植出来的石斛富含石斛多糖氨基酸、花青素等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强、次生代谢产物高,干花每公斤市场价超过5000元,成为群众新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我们还积极创建巴适小院,带动群众在自家小院周边的山石、堡坎、树桩上种植石斛,共吸纳21户村民参与。”圣灯山镇长唐毅说,如今滩子口村已在林下近野生种植铁皮石斛500余亩约200万株、荒滩荒沟悬崖峭壁近野生种植金钗石斛200余亩约60万株,年产石斛鲜枝约1万斤,带动全村1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预计到2026年,全村可产出石斛种苗约1万斤,预计实现种苗销售价值60万元,石斛种植综合年产值达600万元。

以创新思路“解题” 不断丰富石斛产品库

在大规模种植的基础上,近年来,圣灯山镇持续丰富石斛产品种类,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就在今年6月,特色中药材初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可进行石斛花烘干、冻干、石斛枝条烘干、切片、研磨打粉、枫斗制作等全链条加工工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

“我们还与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乌江生物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了铁皮石斛糕点、奶茶、果茶、石斛酒等,大家现在已经可以在巴南万达广场喝到我们的铁皮石斛饮品,其余产品也将在6月底与大家见面。” 唐毅说,爱好美食的市民,可以在当地的特色民宿“林芸小憩”里品尝到“石斛”宴,其中石斛炖土鸡已获巴南区十大特色菜品之一,获评重庆市地标菜。

对于想要深度参与种植的市民,圣灯山如今还推出了“石斛小院”代种认养,打造可供认养的附树石斛桩4000棵、石斛盆景1000余盆。目前已有30人参与认养,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

以康养旅游“答题” 积极拓展石斛价值链

唐毅说,为了让市民更近距离感受“圣灯仙草”的生态魅力,本月20日至25日,圣灯山镇将在滩子口村石斛基地举办“圣斛花开·康养未来”主题活动,届时游客可在此赏石斛花海、品石斛茶饮、体验石斛小院。

唐毅介绍,圣灯山镇旅游资源富集,景区景点众多,当下正在聚力打造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让游客有更多参与感和体验感,着力推动石斛经济与康养旅游互融共促,持续拓展价值链。

今年,圣灯山已推出“石斛+康养”特色旅游线路,大约3公里,串联了近野生石斛种植区、加工车间和药膳餐厅,让游客可以在country wallk(乡村漫游)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

游山可去圣灯山森林公园徒步,看怪石嶙峋,峭壁林立;玩水可去佛影峡漂流,享受夏日心跳与速度;观叶可去西南地区最大的红枫园基地——五洲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赏云可以去石林山寨、壹仟米露营,看日起日落、云舒云卷;休憩可去林芸小憩、茶林小筑民宿,体验清风脱俗、恬静雅致的诗情画意……

“我们持续完善交通基础配套,圣灯路、圣灯山景区环线公路已建成通车,渝筑高速柴坝互通至圣灯山景区道路已建成待通车,大家现在基本上15分钟就可以到达圣灯山景区。”唐毅说,今年1—5月,全镇旅游接待人数27万人次,旅游收入9068万元。

目前, 圣灯山还正加快推进石林茶山、林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如来谷等项目盘活招商,进一步深化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