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玉米品鉴选优交流会在璧山区举行
--
--
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玉米品鉴选优交流会在璧山区举行
--
听说过“甜咸豆花”“素荤粽子”,那“甜糯玉米”又该如何抉择?
7月1日,重庆市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玉米品鉴选优交流会在璧山区健龙镇新石村举行。来自重庆市内外多家品种选育单位、科研院所、种子生产企业的不同风味、不同外观的三大类300余个品种参评,让现场食客大饱口福。
田垄旁、荷塘边,一列长桌上摆满玉米,清甜的香味在烈日里氤氲。嫩白如玉的糯玉米、粒粒金黄的甜玉米、“楚楚动人”的紫玉米、如珠宝镶嵌的彩玉米……每一种品类前都有食客仔细咂摸。
评比环节,专家们按照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如外观品质、蒸煮品质等)开展量化盲评,经过现场品鉴评审,参照农业行业标准评选出具有品质高、口感好、柔嫩性和较强市场潜力的鲜食玉米品种。
其中,“闽双色8号”获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甜玉米特等奖,“美玉23”获得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糯玉米特等奖,“彩甜糯520”获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甜糯玉米特等奖。
随后,首届重庆市璧山区“璧玉”鲜食玉米大会技术培训会举行。活动邀请到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博士汪青军做专题培训,为玉米种植大户们带来以《鲜食玉米育种及其在重庆的推广应用》的专业分享。
“缙云山能在调节温度上起作用,璧南河又为种植提供水源,最主要的还是健龙镇新石村的土壤肥沃。”汪青军表示,将继续优化品类,从品质、“颜值”、产量等维度择优选择,让更优质的鲜食玉米从璧山走向全国。
“本次活动是对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探索,是推动农业科技交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旨在推动重庆市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发掘和推广优质鲜食玉米品种,提高重庆市鲜食玉米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表彰推动全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努力创新、追求卓越的育种单位和生产企业,引导农民“用好种、出优品、卖好价”,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据了解,重庆市鲜食玉米面积从30万亩发展到60万亩左右,分布从海拔200米到1400米,供应周期从5月至10月,形成了“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辅”的格局,全市鲜食玉米产量近50万吨,产值近11亿元,并形成了潼南、綦江、奉节、璧山、酉阳等享誉全国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黄亚辉)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