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都县栗子乡海拔850米以上的高山梯田,云雾缭绕间,层层叠叠的稻田宛如大地的五线谱,孕育出的栗子大米,正续写着跨越千年的传奇。从南朝典籍中神秘的“神禾巨穗”,到清代宫廷里珍贵的贡米珍馐,再到数字时代备受追捧的“云端田产”,这一粒粒晶莹的米粒,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以独特的醇香与品质,诉说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深邃密码。
千年贡米历史为证
翻开历史的长卷,栗子大米的传奇故事早已镌刻其中,南朝道士陶弘景在其所著的《真诰》中,以细腻笔触记载:丰都山上的稻米粒大味美,远超其余谷物。巴蜀著名学者杜琼在《重思赋》里,更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将其誉为“神禾”“巨穗”,称其不仅是供奉皇帝的佳品,还用于祭祀。
清朝康熙13年,吴三桂率部路过丰都,当地知县进献栗子大米,吴三桂品尝后大为赞叹,遂将其进献给皇帝。自此,栗子大米成为朝廷贡米,声名远播。在栗子乡,关于栗子大米的记忆代代相传。
“小时候,祖辈们常坐在老槐树下,给我们讲栗子大米的故事。说咱们这儿的米,连皇帝都爱吃!以前每到收割完,村里就热闹起来,大家会摆上供品,举行祭祀仪式,感谢土地神的恩赐,保佑来年还能种出这么好的大米。”年逾七旬的张大爷说。
品质卓越载誉前行
栗子大米之所以品质卓越,与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栗子乡地处“上帝之环”北纬30°,这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独特,三面环河,一面临崖,独立成寨,南高北低的走势,加之丰富的高山林业资源,构建起日照充足、水量充沛、气温适宜且昼夜温差适度的优良生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水稻得以充分吸收天地精华,生长周期悠长,农民们秉持传统,依靠人工耕禾除草,引入自然流淌的山泉水灌溉,坚持不施化肥、不用农药,蒸煮后更是散发着“饭熟满屋香,入口软糯滑”的诱人魅力。
凭借着卓越的品质,栗子大米近年来载誉无数,2015年,栗子乡获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核心区;2014年至2017年,栗子大米连续四次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2024年,栗子乡又顺利纳入有机农产品(稻谷)基地。
“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我们始终坚持传统种植方式,守护这份传承,但也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就拿智慧水稻项目来说,通过土壤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我们能实时掌握水稻生长情况,就像给稻田配备了‘智慧大脑’,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品质。”栗子乡经济发展板块工作人员李红亮说。
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在新时代浪潮下,栗子乡积极探索,为栗子大米的发展注入新活力。2023年,“我在栗子有块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应运而生,并配套开发小程序,市民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上轻轻一点,就能在栗子乡认领一块专属稻田,待水稻成熟,新鲜大米便可送货上门,开放认领的栗子社区太阳湾、联合村陈拱坝、金龙寨村陈家岩三个地块,均位于大米核心产区,因品质和荣誉不同,认领价格也各有差异,自小程序上线以来,栗子大米销售额已达32万余元,带动200余农户增产增收,这种创新营销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栗子大米的文化与品质走进千家万户。
“认领一块田后,我不仅能吃到新鲜放心的大米,还能带着孩子来这儿,体验插秧、除草的农耕生活。看着孩子在稻田里奔跑,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这种感觉特别有意义!” 市民杨科鹏说。
“接下来,栗子乡将继续擦亮栗子大米这张金字招牌,不断升级‘我在栗子有块田’网络营销平台,将其融入‘丰收之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同时,精心设计大米包装,打造专业的营销和客服队伍,推动网上销售更加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我们还与中储粮集团达成合作,为农户提供保底收购,让大家安心种粮。此外,智慧水稻项目也会持续完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我们的目标,是让栗子大米走出重庆,走向全国,甚至迈向世界,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传承千年的美味,也让我们的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栗子乡党委书记向劲松说。(人民网 记者 王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