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产业振兴

种了油菜接着种水稻,还不影响产量!我市成功破解稻油轮作茬口矛盾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9-22
字体:

9月18日,合川区肖家镇圣明村,来自川渝相关农业部门负责人及数十名种植大户前来见证我市“Q优12”稻种的稻油轮作测产。实收结果显示,示范区水稻在晚播的情况下,亩产达到725.7公斤。而前茬油菜亩产也达到180公斤,稻油单产均超过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市成功破解稻油轮作茬口矛盾。

稻油轮作是指在油菜收割后接着种水稻的种植模式,它有助于实现土地全年高效利用,提升复种指数与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户收益。

但目前,我国稻油轮作推广普遍存在严重的茬口矛盾。以我市为例,中低海拔地区油菜往往在5月上旬才能完成收获,但水稻一般在4月中上旬就要移栽。若移栽晚于这个时间,水稻生长后期就会遇到高温伏旱天气,导致产量降低、米质下降。

正因为如此,目前我市稻油轮作推广面积仅有200万余亩,尚有50—100万亩适宜耕地还没有采用这种种植模式。

“我们也尝试过选育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让它能在晚播的情况下在正常季节收获。但这种水稻品种产量只有500公斤左右,低于平均水平,不会有农户选用。”市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李贤勇说。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李贤勇转变思路,想到了“Q优12”这一米粉专用稻品种。

“‘Q优12’稻种长出的大米口感不好,但做出来的米线、米粉弹性好、不易断,所以水稻收购价比普通水稻还更高。”李贤勇说,关键的是,这个品种耐高温能力极强,在重庆高温伏旱天气下结实率仍在85%以上。

今年,市农科院就在圣明村进行了稻油轮作试验——前茬播种我市“庆油”系列油菜,5月上旬油菜收获后,中旬将“Q优12”水稻移栽下地。

“这种模式太好了,水稻和油菜都能保证产量,也不用担心大米口感问题。”铜梁区种植大户陆学才现场观摩后说,“原来我搞稻油轮作,水稻受高温影响产量才400公斤左右,明年我就用这种模式搞!”

四川广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敏在现场观摩后也对这一种植模式表示认可,说它不仅可以帮助扩大广安的稻油轮作面积,还可以帮助当地解决米粉制作原料供应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农业科技成果,今后我们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负责人在现场表示。(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栗园园)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