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要求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11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乡村振兴局、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
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今年以来,我市综合运用加强技能培训、深化鲁渝劳务协作、拓宽就近就业渠道等多种措施,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在鲁渝劳务协作方面,今年,我市会同山东省人社厅制定《鲁渝劳务协作“十四五”规划》,通过做实鼓励创业带动、开展技能培训、深化技工教育合作、推动人才交流4项举措,实施鲁渝“春风送岗”招聘对接计划、“点对点”有组织输出计划、劳务品牌培育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等项目,健全对接机制,畅通就业信息,拓展劳务协作领域。
在技能培训方面,今年以来,我市将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农民工稳就业培训计划,加大脱贫人口培训力度,开展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上半年,新开发特色职业(工种)32个,培训在岗农民工4.1万人次、农村转移劳动者8.5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通过发展就业帮扶车间等载体,鼓励返乡入乡创业,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务工增收。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目前我市实现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77.26万人,较上年增加1万多人。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今年8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凯贺村村民李兴军在村干部指导下,在手机上完成了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户申请资料的填写。通过后续情况核实,以及村级评议、乡镇联合审查、区县审定,当月27日他被纳入监测对象,享受到了住院费用减免90%的医疗救助政策。
为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我市将原有的“重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升级为“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的动态监测和帮扶。
此前,发现监测对象有两种方式:一是村民主动向村干部反映,二是村干部走访摸排发现。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申报人在线下完成申报资料的提交和填写,手续较多还要跑不少路。
针对这种情况,8月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新增监测对象自主申报功能,农户可通过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官方网站、“我家在重庆”公众号、渝防贫便民通道在网上自行填写申报,申报信息只需填写身份证号、户主姓名、住址、申报理由4项即可,更加方便快捷。
截至11月2日,全市共有929户2665人在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完成了监测对象的自主申请,像李兴军一样通过审批的已有396户1294人,其余相关核查识别仍在进行当中。
市乡村振兴局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在现有平台上规划建设五大振兴相关板块,尽快将其打造成为重庆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升级版”驻村帮扶队伍
今年4月,我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迅速开展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选派工作,并于5月份轮换到位,全力打造“升级版”驻村帮扶队伍。
在此次选派中,市属单位选派驻乡驻村干部588名,全市轮换选派驻乡驻村干部6914名,实现市派帮扶干部对39个涉农区县和开发区全覆盖。为确保工作有效接续,所有驻村干部还接受了岗前培训。
进村后,驻村帮扶队伍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大范围走访,熟悉驻村所在地情况。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驻村工作队通过前期走访,迅速确定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振村民精气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等工作;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工作队与当地政府共同商议修改乡村振兴规划,帮助民宿业主提振发展信心,启动李子种植标准编制,促进当地产业提档升级……
市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加快编制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规划,并全面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统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别达到82%、99.7%。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