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巫溪:通城镇引领乡村新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有担当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6-06
字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魏晗)5G乡村、智慧李园、实景三维指挥系统……走进今天的巫溪县通城镇,犹如闯入一片世外桃源。这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均收入显著增长、乡村旅游有声有色。通城镇正在朝着建设“渝陕鄂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和标杆”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自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城镇已换上新颜。通城镇的变化离不开筚路蓝缕、努力拼搏的通城人民,离不开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通城干部,也离不开重庆市政府帮扶集团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与驻村的第一书记们。

通城新变化 蓝图绘就成新章

看似枯燥的数据,却能让人直观感受“大变化”。

两年来,驻镇工作队抓重大项目协调,扎实推进镇路、南环大道、巫云开高速等6条交通道路建设,协调上百家企业和商会协会负责人前来投资考察。两年来,驻镇工作队抓承诺事项落地,协助成员单位向巫溪县及通城镇投入承诺资金,累计完成消费帮扶2497万元。两年来,驻镇工作队积极争取各类资源,引导成员单位主动认领小微项目38个,投入资金592万元,协助通城镇引进市场主体26家,通过投入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4.27亿元。

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从抗击疫情到乡风文明建设,驻镇工作队与第一书记们用两年的时间,踏遍了通城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在巫溪“后花园”书写着春天的故事。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带着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带着乡村振兴的任务,重庆市政府帮扶集团驻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偕同39名第一书记来到通城镇长红村红三军司令部举手宣誓,开启了两年的驻村工作。来自市政府研究室的二级巡视员余淳珍担任驻镇工作队的副队长,她至今都会想起接到下派通知的那天晚上向原单位写下的军令状,其中有一句就是“把乡村振兴的大报告写在巫溪大地上”。工作队如是说,也是这么做。

乡村振兴两年来,驻镇工作队始终把乡村当家乡,将乡亲当亲人,以实干实绩答好乡村振兴新考卷。从繁华的主城到宁静的小镇,工作队带来的不仅是资源,更重要的是理念。担任队长的市政府办公厅二级巡视员江有林认为,答好考卷的关键在于厘清工作队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干好“联络员”、做好“守助人”、当好“瞭望者”,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助力产业发展,在深化乡村治理上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真正“帮”在关键处、“扶”在点子上,为巫溪、为通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小镇故事多 书记们留下的脚印

有时候,身边发生的变化,可以让人更好理解“大变革”。

从通城镇政府去往龙池村的乡间小道上,绿草茵茵、风景如画。在这条路上,最靓丽的风景线不是山青水绿的乡村景色,不是日渐丰富的旅游业态,而是傍晚几位第一书记的散步的身影。他们散步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通城的发展。

市民政局的谭皖是驻龙池村的第一书记,作为通城镇的招牌,龙池村是其他乡村振兴重点村的标杆,但作为“第一村”的第一书记,谭皖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怎么不辜负“第一村”的名号,让老百姓富裕一点、再富裕一点,成为了这位书记朝思暮想的关键事。两年来,在谭皖的协助下,“五色田园”观光农业体基本建成,食品产品加工厂投入使用,有家咖啡、四时奶茶、啤酒花园、五味子酒吧、音乐围炉一个个旅游新业态点缀龙池村。“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声名鹊起羽翼长”,龙池村的发展倾入了谭书记大量的心血。

要想富,先修路。通城镇地处“秦巴旅游圈、神农架旅游圈、三峡旅游圈”交汇处,辖区资源丰富,业态富集,但交通一直制约着通城镇向前的脚步。驻长桂村的第一书记是来自市交通局的罗维,两年来,罗维除了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为长桂村的发展殚精竭虑的同时,也承担着协助交通专项资金落地通城发展的重任。期间,罗维已为通城镇争取超1300万元的交通专项资金,为通城的发展补上短板。

乡村振兴的帮扶模式归根结底要从“输血式”转化为“造血式”。来自市畜科院的游斌杰是云台村的第一书记。他来到云台后充分发挥市畜科院的技术优势,为乡亲们带来了“中蜂饲养”“土鸡饲养管理”养殖技术培训,为80户农户发放了3000只鸡苗,每户年增收达到2000元。后来,游书记又充分发挥云台村高山地理优势,争取市畜科院帮扶资金34.22万元,建立“云上畜禽专业养殖合作社”,第一次将科技含量满满的育肥湖羊带到了通城镇,带到了云台村,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泉村是通城镇的大村,人口多、面积广,发展的问题也不少,来自重庆移动的吴国生就以数字建设破题,打造出了通城镇第一数字乡村。从巫溪县第一个5G数字乡村平台到数字消费帮扶,再到即将投入使用的数智应用孵化园,两年来累计在通城投入890万元,开通了26座基站,吴书记用数字建设为清泉村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风。

走进通城镇政府接待大厅,可以看到一套极具科技范的实景三维指挥系统,这套系统的落地离不开玉泉村第一书记甘涛。来自市勘测院的甘书记不仅是做地理勘测的专家,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行家里手。产业强,收入富,治理才能优。两年间,甘涛书记跑遍了每一户农家,大力推动玉泉村的烟叶、晚李、蔬菜等产业从大到强,从农户单打独斗到集体产业园,打响了“和美玉泉”的幸福称号。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两年来,第一书记们不断地上下求索,为乡村振兴、为云上通城增添了最精彩的注脚。

“记取归来时候,海棠花里相迎”

从田间小道到家长里短,从产业发展到乡风治理,从万亩梯田到百姓增收,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最终汇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事。驻镇工作队与通城镇五位第一书记正是乡村振兴以来几千名重庆干部的缩影。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乡村振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棒,在这场伟大征程上,我们见过“风卷红旗过大关”的严峻紧迫,也有“风展红旗如画”的慷慨激昂;既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豁然开朗,也有“又踏层峰望眼开”的使命召唤。乡村振兴的奋斗路程已经走过万水千山,但走向未来仍需跋山涉水。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通城镇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时近盛夏,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即将期满轮换,新的工作队与第一书记们也将接过担子继续前行,在通城镇101平方公里的山乡田野上继续书写新的故事。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