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早上9点30分,深秋的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薄雾散去,阳光普照。下庄党校会议室内,掌声不断,氛围热烈——下庄村党支部与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以及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正在这里签署结对共建协议。
下庄村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当前下庄已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但其产业发展尤其是脐橙产业仍存在一些瓶颈。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和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创建,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联合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与下庄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帮助下庄解决发展难题,助力下庄走稳“产业路”。
重走下庄天路
重温脱贫攻坚精神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10月20日下午,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与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的党员们乘车进入下庄。天路起点旁,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
这句话,是下庄的父辈对晚辈的承诺。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毛相林带领下庄人在鱼儿溪炸响了第一眼开山炮,用锄头、钢钎、大锤等工具在绝壁上开路,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8公里“天路”。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毛相林的这句话,讲述脱贫攻坚胜利的来之不易。
如今,8公里长的天路上,下庄人在曾经战斗过的鱼儿溪、私钱洞都建起了观景平台。从平台往下望去,这条路犹如一条盘旋于天坑的巨龙,蜿蜒的身躯一头连着村里,一头连往山外的世界。
“绝壁天路就是下庄人的脊梁!8公里的天路就是下庄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的真实写照。”在私钱洞观景平台,众人纷纷感叹。
现场指导技术
为下庄柑橘把脉问诊
沿着天路往下走,众人只觉豁然开朗: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下庄柑橘种植基地内,负责人郭顺平正在管护柑橘,为两个月多后的上市做准备。
柑橘是下庄村的主导产业之一。“天路”修通后,下庄村种植了650亩纽荷尔脐橙,如今全村的柑橘种植规模已扩大至1000亩。去年,下庄村32万斤柑橘卖了170多万元。
然而,由于当地的光照不充足,导致部分柑橘果实偏酸,加上果农缺乏相应的种植技术,使得柑橘基地内的土地利用率不高,柑橘的附加值不高。
针对这些情况,市农科院柑橘创新团队来到基地,现场为下庄柑橘把脉问诊。
“基地内的柑橘是老品种,可以引进‘龙回红’等脐橙新品种,同时通过果园培肥,提升土壤肥力,并通过树盘覆膜,增加光照反射,达到补光增温的效果,提高果实表面色泽和果实糖度。”市农科院柑橘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洪林告诉郭顺平。
“我们在种植柑橘时,发现基地内出现了一些白粉虱等病虫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郭顺平问。
“这需要摸清果园病虫害发生规律,要注重绿色防控理念,制定果园周年病虫害绿色统防统治。”洪林补充说,此外还可以在基地内套种经济作物,种植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肥的绿肥以及具有驱虫防病的植物,在提升附加值的同时防止病虫害。
发挥各自优势
全方位助力下庄发展
指导柑橘种植技术只是结对共建内容的其中之一,在三方签订的结对共建协议中,提出了多种措施,全方位助力下庄发展。
首先是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
围绕“三会一课”、第二期主题教育等主题,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与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将每年组织党员,到下庄村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依托下庄村党支部的红色资源和特色文旅、产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
其次是开展智力支持互帮共建。
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与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为下庄村脐橙等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其中,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为下庄脐橙发展牵线搭桥、引进资源;市农科院办公室党支部、果树所党支部将组织专业团队为下庄脐橙把脉问诊,帮助下庄脐橙实现品质产值的提升,并组织科技下乡、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和科普推广等活动。
最后是新闻宣传互帮共建。重庆日报区域农业农村党支部将积极为下庄村党支部宣传推介旅游、产业、文化、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新闻报道的畅通渠道,常态化关注下庄的新举措、新变化、新成效,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采访,并对下庄脐橙等产业进行全媒体系列报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