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委办公厅印发《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公布了“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名单。其中,铜梁区大庙镇党委获评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
特色产业火了
桑葚节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大庙镇位居铜梁南部,设有渝蓉高速互通口,距重庆科学城、铜梁城区均在25公里左右。近年来,大庙镇突出“铜梁城市副中心+大庙组团新业态”,通过构建“五强五带”机制,全力建设更高能级、更高质量的城市副中心。
铜梁区大庙镇党委书记陶方昆介绍,“五强五带”包括做强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做强基础设施带动资源聚集、做强优势资源带动转型升级、做强人才培引带动科技创新,以及做强体制机制带动乡村活力。
以做强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为例,大庙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1+N”产业发展模式,突出“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两个重要抓手,集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业以桑树种植、桑枝菌生产、桑葚加工、智能化养蚕、蚕丝利用、科普研学、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蚕桑产业,工业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特色产业。
目前,大庙已提升农业生产加工企业16个,其中中国500强企业1家,区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市级以上农业企业1家,规上农业企业2家。新引进培育农业企业5家,开发“龙乡青年”系列桑葚产品,桑葚节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群众分红9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人均务工增收1万元以上。
集体经济强了
组建全镇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为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大庙镇实施“巴岳农庄”综合改革机制,聚合土地、种子、技术、农资、品牌、销售资源,把统一经营和小农户“精耕细作”的优势相结合,建立强村公司,目前全镇建立强村公司6个。
此外,大庙镇还通过强化农业综合服务机制,以多个村集体经济联合,整合周边闲置农机资源,组建全镇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防、收、销”全过程专业化社会服务,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成立至今,经营范围由原来的镇内服务,逐步发展到覆盖铜梁南部片区7个镇40余个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对此,大庙镇引入西南大学和工商大学3支专家团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校企合作共享知识产权。成功培育全桑枝食(药)用菌20余种,开展可食用的桑葚酵素、发酵型桑葚醋中试及小批量化生产,申报2项国家专利。
同时,搭建社区教育平台,组建退休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才、土专家165人,建成社区教师队伍12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健康知识讲座等社区活动30余场。整合李义芳全国劳模、老科协专家和“新农人”等资源,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提供“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服务。
人均收入涨了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以上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是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
“2022年以来,我们启动了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实施了场镇路灯安装,临街立面整治,人行道综合整治,场镇进出口节点环境整治,大兴路片区环境综合整治5个项目。”
陶方昆介绍,近三年来,大庙镇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2.37公里,硬化乡村振兴泥结石路25.5公里,美化绿化公路32公里。同时,建成停车场5个,整治场镇污水管网5处,全覆盖排查城镇自建房544栋,累计完成城镇危房棚户区改造共21户。
围绕公共和商贸服务集聚力提升,大庙镇建有3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镇内有餐饮40余家,农家乐1家,宾馆8家,商超10家,1523家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辐射南部片区7个乡镇,逐渐发展成为铜梁南部区域性教育文化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数据显示,大庙镇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8%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以上,财政税收增长83%。
此外,大庙镇还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获评重庆市农业产业强镇、重庆市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大庙桑葚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庙桑蚕科技小院纳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支持建设……
陶方昆表示,接下来,大庙镇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四千行动”,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