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忠县:3名“90后”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青春之光点亮乡村发展希望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2-24
字体:

“老一代村党支部书记退下来后,亟需有文化、观念新,有思想、敢作为,有激情、干劲足的年轻一代顶上去。他们更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是乡村振兴的希望。”2021年,重庆市忠县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乡村涌现出不少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一部分是“90后”,当时退下来的老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道。

这些年轻村党支部书记是如何当好“领头雁”的呢?记者走访了3名“90后”村党支部书记,倾听他们扎根基层的奋斗故事。

华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勇:

“要让村子变个样儿”

山高沟深,云雾缭绕,山下土地分散,山上梯田密布,一条硬化的主路绕着山腰爬上山顶,这里就是白石镇华山村。

“90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志勇就出生在这里。他2012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在外做测量工作,两年后回到华山村,先后担任综合服务专干、村委会主任,2021年3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前些年,村里除了有2700多亩笋竹能为村民带来收入外,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志勇暗暗发誓:要让村子变个样儿,让村民增收。

2022年,李志勇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动9个村民小组利用复垦地块种植30余亩藠头,但因技术不过关,藠头表面发青销售遇冷。“第一仗”打下来,李志勇有些受挫。他向村里的老人和收购企业的负责人请教,终于找到藠头发青的原因。

2023年,李志勇又动员村民将耕地补足地块和整治后的撂荒地利用起来发展种植业,这次除了藠头外,还种植了200亩白米椒。因土地肥力不足,这一年的藠头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最终高于保底收购价售罄,基本实现盈亏持平。同时,白米椒获得丰收。“我家种了3亩多藠头,每亩产量6000斤左右,按每斤2元计算,能收入3万多元。”六组村民李绍华说。

由于地势所限,华山村几乎不能采用机械化耕种方式,种植成本相对较高。“我们只能差异化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李志勇说,2024年村里还试种了200亩二荆条辣椒,还与一家中药材企业签订了购销协议,发动群众种植了200亩板蓝根。

李志勇发现,山下的人经常上山找村民购买土鸡、土鸭和蛋类等农产品,便想着利用网络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他和村干部一商量,本土人才岳小燕表示愿意学习直播带货。“经过前期培训和练习,我们准备近期开始直播带货。”李志勇说,发展产业的路上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希望。

午阴村党支部书记叶华:

“田地不能闲,我来兜底种”

戴着眼镜,不善言辞,“90后”的拔山镇午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叶华最初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书生气十足的学生模样。“他其实是个‘拼命三郎’,不仅带领群众发展村集体产业,还自己带头种植水稻。”午阴村第一书记谭健先笑着说。

2013年,叶华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后,进过企业,干过工程。2016年他回到午阴村,先后任综合服务专干、村党支部副书记。2022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午阴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虽然脱贫后村里发展了藤椒产业,但群众持续增收仍是个问题。叶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恰逢藤椒产业遇冷,便决定发展青菜头和油菜产业。2023年,村里种植的近200亩青菜头、300亩油菜喜获丰收,村集体经济的账上多了两笔收入。

2024年初,村里引进一家农业企业种植了300亩南瓜。企业负责人有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叶华便与他商量,村集体跟种100亩,请他指导技术并协助销售。几个月后,南瓜丰收并销往外地。

2023年,午阴村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2024年上半年项目完成后,一些整治出来的较为偏远的田地却无人愿意耕种,因为村民觉得种田的收入不如在村集体产业基地务工来得快。叶华说:“刚整治出来的土地没人种就是浪费,迟早又会长满杂草变成撂荒地。田地不能闲,我来兜底种。”虽已过了农时,但叶华还是找来剩余的秧苗,请人插满了近200亩水田。本不指望丰收,没想到秋收时竟收获了7万多公斤稻谷。“明年我还会接着兜底种。”叶华表示。

前不久,一个好消息传来,有企业愿意到午阴村发展500~1000亩中药材产业。“我们又有得忙了!”叶华高兴地说。

南垭村党支部书记周锐:

“不会就学,干就干好”

近几天,汝溪镇南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锐总是失眠。“我天天都在想如何因地制宜搞产业促发展,但又不断告诫自己要考虑成熟之后再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周锐说。

“说心里话,我当时不愿意来,主要是怕干不好辜负了镇领导的信任和全村群众的期望。”周锐是2024年5月底才到南垭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此前,他已先后在汝溪镇七树村、九亭社区、镇江社区担任过五六年村(社区)干部。上任伊始,周锐挨家挨户走访党员群众,连续两个多月,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村里,只是偶尔回家一趟看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

南垭村有一片100亩左右的李子林,已经开始挂果。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里又培育了20多万株桐树苗。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误将山桐当成油桐栽种,导致树苗一直没能销售出去。后来,周锐联系到一家企业,对方承诺按每株0.4元价格近期前来收购。土地腾出来后如何利用?周锐和村组干部一番合计后,打算连同周边的4口山坪塘一起,打造集赏花采果、休闲垂钓于一体的李子园。说干就干,周锐在积极争取配套发展资金的同时,又联系朋友送来石灰对山坪塘进行消毒。

南垭村的几名村干部都是“90后”,平均年龄27岁,他们有热情、有激情,敢想敢干、立说立行。“既要自我加压,又要变压力为动力。咱们有年龄优势,不会就学,干就干好!”周锐的话语响亮有力。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