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 组织振兴

南川:党建引领产业兴 永合李成“黄金果”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9-28
字体:

在南川西城街道永合社区,这里连片的李子园刚结束了一个丰收季。整个7月中旬到9月上旬,海拔介于580至1020米的丘陵地上,3000余亩果树硕果盈枝,农户们用一季的辛勤劳作,将这些新鲜水果送出大山,发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换来了喜人成果。

永合社区素有种植晚熟李的传统,到如今全村李子种植已覆盖3个农业社,170多户种植户。其中,12户种植带头人,凭借规模、技术与销路优势,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小火车”穿梭于果园之间运送李子。记者 夏语 摄

“头雁”引领 各展所长拓宽共富路

在刚刚过去的丰收季里,几乎每日凌晨4点,6组组长肖勤勇便要运送水果到南川城区,除了一边完成批发,一边为老客户送货,偶尔还要应对路边零散的购买者,中午启程返回家后,下午3点便又要与妻儿一道为第二天的销售备货,时常忙到夜里九十点。

肖勤勇家共种植150亩桃李,那段时间每天都要采摘销售1000多斤。今年52岁的他已有30多年的种果经验,为适应市场变化,先后引进和试验过30多个品种,最终筛选出6个优良品种,不仅品质出众,还能错峰成熟。

他待人真诚、经营诚信,拥有大批稳定客户。“很多老主顾晓得我们忙,主动约好时间上门自提。”肖勤勇笑着说,“如今上门收入已经超过进城零售了。”

其他种植大户也各具特色:李治华无偿推广滴灌技术,惠及20余户果农;杨仁芳的有机桃子甜度高,深受游客青睐;年轻一代的刘磊通过微信、抖音助力乡邻开拓电商市场……辛勤耕耘换来生活改善,6组多户果农都在南川城区安家置业,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党建聚力 订单对接护航产业共赢

永合果园不断发展壮大,靠的是群体协作,而非单打独斗。

6组的李建明经营着120亩果园,种有青脆李、脆红李和胭脂脆桃。采收高峰期,社区常组织志愿者前来帮忙。用他的话说:“忙的时候街道社区都来支援,订单也不用愁。”

2020年,永合社区党总支敏锐意识到“分散种植抗风险能力弱、零散销售效益低”,于是牵头成立联合社,创新推出“党建+联合社+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为种植户构建产销一体化保障网。

联合社工作人员陈兴介绍,他们提前与商超、电商平台对接争取订单,再按需组织农户采摘,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收购,杜绝“果贱伤农”。近几年,永合桃李从未滞销。社区还统一设计“天生永合”品牌标识和包装,让桃李从“散装货”变身成有身份的“礼盒果品”。联合社年盈利超过10万元,全部反哺至果园基础设施维护与技术培训,形成“产业升级-收益反哺-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 多元融合提升发展后劲

回忆早年人工背果下山的日子,果农们仍记忆犹新:“陡坡路窄,一背篓七八十斤,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光人工费就占去一大块利润。”

2021年,社区争取专项资金修建了总长超6公里的山地单轨运输线。“小火车”穿梭于果园之间,单次可运果六七百斤,相当于七名壮劳力,每天为每户节省人工成本近4000元,还大幅降低运输损耗。

先富起来的6组没有忘记乡邻。他们主动当起“技术导师”和“销售红娘”,带动4组、5组共同发展。5组村民殷润泉早年对果树种植一窍不通,经肖勤勇指导后,30亩果园日收益近2000元。社区还发展“桃仙居”等10余家农家乐,举办采摘节、河灯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

永合社区党总支书记文祖华表示,12户核心大户撑起了产业骨架,3000亩种植基地筑牢了共富根基,目前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5万至1.6万元。接下来,该村将继续完善轨道、冷链设施,引进优质晚熟品种,持续打造‘天生永合’品牌,推动鲜果销售与深加工同步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抗风险能力。

记者 雷子欣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