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

聚焦“富、美、绿、活”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

日期:2019-05-29

新华网重庆5月28日电(欧云霄兰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以来,渝北以加快建成重庆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为总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以实干促振兴,助推全区经济发展。

产业振兴

深挖特色产业撬动乡村振兴

位于大湾镇西部的凤龙村不断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让脱贫户入股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我们村土质肥沃,很适合种植蔬菜,因此,全村主导产业以种植蔬菜为主。萝ト、笋売菜,糯玉米、辣椒是我们的特色产业。”大湾镇凤龙村党支部书记龚应文说道“为壮大集体经济,我们与毛哥泡菜厂按照‘统一供苗、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价格’模式开展产业合作,并建设蔬菜种植基地,让当地的农民吃下‘定心丸’,让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更有动力。”

2018年,大湾镇凤龙村人均增收额达到15000余元。龚应文表示,下一步,凤龙村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凤龙村彭家坝子水源较好,我们还想利用这个优势,办个酒厂,增加集体效益。”对于未来,龚应文充满期待。

凤龙村的成功是渝北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渝北立足标准化、宜机化、智能化,实现点面结合发展。在“点”的建设上,渝北聚焦御临河十万亩橘园、兴隆镇牛皇片区产业示范基地等重点基地建设,通过串“点”成“线”,打造南北大道沿线、兴古路沿线等5条特色产业示范带,新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笋竹等产业基地1.5万亩。同时,利用村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支持阿兴记加快种兔繁育体系建设,推行“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将大盛镇鱼塘村建成“特色兔村”。进一步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出台生态渔业养殖技术规范,试点推广微孔增氧技术,改善水体水质,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全年新引进松浦镜鲤、长丰鲢等特色新品种10万尾以上。

文化振兴

礼仪传承家训文化浸润乡愁

在兴隆镇牛皇村,石磨、碾子、犁耙……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农具和用品嵌在墙上、摆在房前,生态长廊上有古井、草亭等,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礼朝屋基的人居环境变靓,正在打造一个彰显“礼”学农耕文化的乡村振兴文化示范点,将展示与礼相关的文化产品、仪式,以一家一训或一家一联突出礼朝屋基22个家庭崇尚礼文化的传统,开展一系列的亲子、怀旧、教育、观光、体验活动,并将在居民聚集的院坝开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提升村民素养。

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礼朝屋基主要有四大板块:核心区、花田区、稻田养殖区、森林栖息区。其中,核心区有文化长廊、生态长廊、休闲长廊,稻田养殖区有休闲观景平台,可观赏礼朝屋基田园牧歌生活全景。

“礼朝屋基将打造为渝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精品和乡村文化振兴的亮点。”渝北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北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推动建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村镇31个、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11个,提档升级22个镇街文化服务中心;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名、市道德模范5名、中国好人1名、重庆好人3名。同时,广泛开展“城乡文化双送”“送流动文化服务进村”“我们的节日”等移风易俗活动2000余场次。

人才振兴

打造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兴隆镇发扬村海川草莓基地,覃昌辉和妻子正忙着为客户打包土鸡、土鸭等农产品。他要为微信群里前一天下单的客户准备好配送的食材,再过一会儿,快递公司的人会来取货。“不少客人来基地采摘草莓后,加了我的微信,要我们配送农产品。”覃昌辉说,眼下草莓刚下市,草莓基地进入了休整期,但他的生意四季不歇。除了冬季经营草莓采摘之外,覃昌辉还利用微信等线上渠道,销售周围农户散养的家禽、时令水果以及绿色蔬菜,深受客户欢迎。最近,他还从外地引进了车厘子进行销售。“保持经营的多样化,才能吸引更多客户。”覃昌辉说。

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渝北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政策扶持”的要求,加快培育适应和引领临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8年3月,渝北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及扶持办法》,鼓励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覃昌辉等10人获评“渝北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称号。

此外,2018年以来,渝北出台了《渝北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办法(试行)》,立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临空现代农业建设中,吸纳返乡创业农民工、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有志从事农业的人员,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其他社会各界人才,打造“临空经济人才高地”。

组织振兴

强化党建引领做强特色农业

近年来,龙兴镇下坝村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各项惠民政策,探索“党建+特色现代农业”的新路子,以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我们村以种养殖为主导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夏则莉介绍,下坝村红线外几个社海拔较高,适合种植枇杷、沃柑等水果。围绕这一特色,该村重点打造“三十里花果长廊”,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水果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水果市场销路。

2019年初,下坝村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行问题导向、种养循环、利益联结“三大聚焦”,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辖区特色,合作社在该村16社生态园成立“胭脂桃合作社”,在17社成立“蜂糖李合作社”。该村还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通过帮助贫困户理清脱贫致富思路、夯实脱贫措施,传授脱贫致富经验,力促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龙兴镇下坝村的例子是渝北组织振兴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渝北将做实做强村级集体经济。针对农村党支部建设情况,对标开展排查,加强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提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向软弱涣散村(社区)、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派出第一书记。

生态振兴

厚植生态优势加速绿色崛起

茅岭坡上,一棵棵李树吐露新白,花瓣随风摇曳宛若春雪;李花树下,前来赏花拍照的游人来来往往,处处可闻欢笑声;村道路旁,座座白色的农家小楼坐卧于花海里,排列错落有致;游园广场四周,遍植各种各样的林果苗木,修葺一新……每年春季,人们来到统景镇印盒村,都会看到这样的靓丽场景。

印盒村党支部书记周恒举介绍,印盒生态旅游区覆盖了印盒、裕华、龙安三个村,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李”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印盒村结合自身生态优势发展农旅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印盒片区李子核心产区人均收入达2.2万元。

统景镇印盒村是渝北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在生态振兴的道路上,渝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结合临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产业转型需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为区域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渝北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段成海表示。目前,渝北现代生态农业初具规模,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已显成效,已建成市级生态镇9个、市级生态村57个、区级生态村138个。(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