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专家学者点赞巫溪农文旅融合发展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6-14
字体:

“想不到一座深藏大山的小山村,不光有奶茶店,还有旗袍体验馆……”6月13日下午,乡村振兴调研活动走进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在考察调研中,不少专家学者发出感叹。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现了城市里的业态?

在绿树掩映的“四时奶茶”店铺,调研团见到了正忙碌的“85后”老板徐春梅。“现在龙池和县城差距越来越小,在农村喝奶茶不再是新鲜事。”

徐春梅说,她之前在县城和镇上开过汉堡店,后来听说龙池村要搞乡村旅游,几番考察后,最后决定把奶茶店“搬”到村里,“从目前的生意来看,证明当初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不只是奶茶店,旗袍体验馆,在龙池还有设施齐全的大型游乐场、能品尝正宗原浆啤酒的啤酒花园等。

龙池村地处“秦巴旅游圈、神农架旅游圈和三峡腹地旅游圈”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为寻找发展出路,龙池村结合该村实际,以传统农耕民俗为底蕴、以“二十四节气”为主轴、以春夏秋冬为组团、以五色田园为点缀,邀请10位“新农人”一起进村发展。

他们之中有居住在巫溪县城的游良顺,他与村集体合资近100万元打造了“啤酒花园”,生产原浆啤酒、提供餐饮服务;有湖北人刘英投资建设的重庆市渝满源肉食品加工厂;有返乡创业的胡永明,创建了“诚礼城外”电商平台,销售通城腊肉、巫溪晚李、冬梨等农产品……

在众多业态的助力下,今年“五一”小长假龙池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50万元。

从龙池村步行10多分钟,便来到了长红村。在这个小山村,藏着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破瓦房,在已经开裂的土墙上写着一副标语——“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落款为“红三军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原来,1932年12月贺龙率红三军进入巫溪后,司令部就驻扎于此,至今仍留有司令部旧址、红军标语等珍贵遗迹,长红村也正是因为这段历史而得名。

据该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长红村正抓紧修建红军湖,打算将山下的公路打造成红军街。同时,长红村左靠云台寺,右依重庆最高峰阴条岭。其中云台寺位于宁河庙峡之巅,海拔1200多米,始建于隋朝,有“川东古刹之冠”的美誉,可通过“万步云梯”直达巫溪县城。阴条岭则以其主峰2796.8米的高度荣膺“重庆最高峰”之称,这里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雄奇的自然风貌。

结束一天的调研后,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朱旭森认为,巫溪古路镇观峰村和通城镇龙池村、长红村等乡村,海拔适宜、森林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实现了较好融合,龙池村还建有精酿鲜啤酒微型生产线,这些都将促进乡村康养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的更大发展。

“乡村生活、文化、地方民俗和田园风光等是乡村旅游最核心的旅游吸引物。”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凤太说,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乡之间生活习俗、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的差异,要有“烟火气”。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要避免理解的偏差,不能简单理解为“农家乐”“民宿”“乡村游乐场”,这样会导致乡村开发的同质化。

重庆规划协会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杰则对龙池村的发展印象深刻。他说,青山连绵的山脚,自由分布着连片的乡村院落,果园与田园交织,院坝与院宅映衬,瓜果与花卉点缀,龙池不仅具有特色突出的五色生态田园,还应景而生形成了田园啤酒、农院咖啡、院坝凉茶、田园舞台等业态,乡村文化氛围浓厚,田园生活富有趣味,走出了一条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