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分红,迎新年。”上周三,重庆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龙车村集体经济分红发放仪式现场上欢声笑语,成堆的现金摆放在舞台正中央。村里将1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分发给村民们,让“看得见”的集体资产,变成村民“摸得着”的红利。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有6163个村集体实现分红。随着农历新年临近,开展分红的村子越来越多。这一切的底气,来自于改革,源于今年实施的《重庆市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坚持统筹推进“强村”和“富民”,以强化农村基层党建为统领,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系统集成推进村级规划管理机制、农业“标准地”、“强村公司”、激活农村建设用地、“三变”和“三位一体”、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渝农数字赋能七项改革为要的“一统七改”,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加强耕地保护、防止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加快推动“村强”带“民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方案》提出,到2027年,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3012万亩、216亿斤以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500亿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达到60亿元以上,所有村年经营性收入高于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高于10万元的村占比80%以上、高于50万元的村占比30%以上、高于100万元的村占比15%以上;农民收入明显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7万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以内,脱贫人口和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增速保持在13.5%以上;乡村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建成1000个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0%以上行政村通5G网络,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突破50%。
成立强村公司
资源连片开发、产业抱团发展
上周五,璧山区首个统揽全镇所有村(社区)的强村公司在当地大兴镇成立。
“我们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区在不同领域均存在弱项,一些村的短板恰好是另一些村的长板。”谈到为何要成立统揽全镇的强村公司,大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强村公司就是为了合纵连横、取长补短。大兴镇开办的强村公司按照“组织共建、决策共商、资源共筹、优势共扬、村居共股、成果共享”的“六共”原则进行市场化、规范化运营,聚力打造农文旅体康的合作平台。
探索发展强村公司是否会与民争利,限制民营经济发展?在石柱桥头镇,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回答。
桥头镇的民宿产业是当地农文旅产业的特色之一。7个村集体组建的产业公司没有直接选择开办民宿,而是选择物业出租、服务的角度介入,发挥自身资产资源长处。
“村集体赚房租钱,村民赚产业钱。”桥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地强村公司正与民营经济共舞。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正研究制定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组建村级、乡镇级、区县级、跨行政区域的强村公司,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力争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增长10%。
搭建交易平台
资源流动起来、农民富起来
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以下简称“土交所”),虽然临近年末,但仍有一大批农村产权项目挂网招商,项目成交数量、交易金额不断屡创新高。
今年11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联合公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名单》,重庆作为13个整省(自治区、直辖市);巴南区、忠县、梁平区作为35个整县(市、区),进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他们最大的财产。随着农民进城,他们原有的宅基地、耕地等财产或多或少出现荒废的现象。近些年,重庆积极探索地票改革,在住有所居前提下引导复垦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一定程度上显化了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价值。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交易平台和要素流动渠道,农村仍有大量财产成为沉睡资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背景下,一个城乡要素充分流动、规范发展的市场已经雏形初现。按照市政府要求,土交所进一步巩固提升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和水平,按照一体化、规范化、数智化原则,牵头构建了“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区县流转服务公司+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四级服务体系,搭建起全市统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这个交易市场类似于‘淘宝’。区县上传商品基本信息,土交所则负责商场的搭建、交易规则、交易流程的制定等。”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已有20余个区县登记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完成产权流转交易2203宗、35.8亿元。
“通过城乡要素流动改革,让农村资产得到了价值的再发现,成为农民财产性增收的动力新源泉。”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激活土地潜能
农业标准地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标准地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个新事物。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标准地旨在提升土地的资源利用能级和产出效益,解决我市土地碎片化、农业低效化、产业单一化的短板。
“当前,我们正在制定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指导意见,科学确定农业‘标准地’范围。”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分区分批对农业“标准地”范围内的土地性质、耕地类型、产业状况、宜农地块等进行调查评估,分产业分类别合理设置规划标准、产业标准、主体标准、投入产出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指标,并提升“标准地”要素聚合效应。
与工业标准地相类似,农业标准地也以亩均论英雄,最终实现“标准地”综合使用效益提升。该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使用效益,当前正在着手研究产业规划和“标准地”控制指标。还将对“标准地”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给与支持,提高“标准地”劳动产出率。(记者 赵紫东)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