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选取典型 经验可学可用 本报“学‘千万工程’建和美乡村系列报道”广受好评
1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我市建设和美乡村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方面面临的难题和短板。
会后,本报开设“学‘千万工程’ 建和美乡村”专栏,从1月15日至19日,连续5天时间,重磅推出了5篇我市各地探索解决难题和弥补短板的一些典型案例,并邀请基层一线的“三农”工作者分享先进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本组报道以问题为导向,案例选取典型,介绍的经验可学可用,给人启发和思考。
增强信心
让大家凝聚共识加油干
“看了梁平把一颗柚子‘吃干榨尽’的做法后,增强了我们持续开发新产品的信心。”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表示,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和重庆市重要商品重点保供企业,下一步公司将加强科企联合,重点攻克精深加工领域关键技术,同时计划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研究院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发出加工拳头产品,推动荣昌猪由重庆市场领先品牌向全国一流品牌迈进。
如何发挥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巴南区安澜镇平滩村八社湾草房院落院落长徐华明看了我市通过培育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探索基层智慧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报道后,感触很深。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兼院落长,他将利用好“巴适小院”这一平台,调解好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并加快探索发展“一院一业”特色庭院经济等,将基层党组织的“桩”扎进院落里、将治理的“网”结到村民身边,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的事他们自己商量着办。
作为一名“田保姆”,梁平区碧山镇龙桥村支部书记、田中秧合作社理事长蒋丽英深知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她说,这几年国家对乡村人才的培育力度越来越大,有很多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合作社通过对农机手的培训,如今每年在全国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针对乡村农机手不足的问题,今年合作社有个新打算,将培育更多有志青年成为“新农人”,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代耕代种代收服务。同时,组织机手参加全国高水平的机收比赛和农机展会,通过以赛代练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为我市培养更多的农机手。
针对性强
将带队到典型区县“取经”
“这组报道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操性,颇具参考价值,为全市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新图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提供了方法。”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说,接下来,将通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持续开展“五清理一活动”。同时,协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力争今年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达到9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8%。
城口县农业农村委主任高仁茂说,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生态资源禀赋好,但受制于交通、市场、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少资源资产面临“沉睡”,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潼南双江镇21个村通过成立强村公司,“抱团”发展花椒产业的故事,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村民增收,实现强村带农的共富目标,值得好好研究学习。接下来,城口将借鉴这一经验,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重点,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组建村级、乡镇级、区县级、跨行政区域的强村公司,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力争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长寿区双龙镇党委书记邓建国说,这组报道选取的典型案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对基层干部如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下一步双龙镇将到这些地方“取经”。同时,进一步做好慢城小镇规划,高标准开展长寿山文化公园建设,推进现代高效粮油基地建设,完善“千年良田”项目农机道路和灌溉系统建设,推进乡村研学项目,推进连丰村共享农庄试点项目等。
提供借鉴参考
求解和美乡村建设之道
“5篇报道各有特色和亮点,其中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报道让我印象深刻。”重庆和美乡村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毕茹说,从2018年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她就专注于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方面工作的研究。由于农户居住分散、污染成因多,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亟待解决的两个短板问题,解决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和美乡村建设的成色。
她认为,在当前缺乏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模式下,梁平和涪陵两地的案例都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重要性,同时学会了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的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索了一条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值得其它区县认真学习和研究。
重庆社科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忠兵则从两个方面对系列报道进行了评价。一是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和美乡村建设五个方面的难题、短板,举案例,讲道理,主题鲜明,具有引领性和针对性;二是系列报道以生动个案与面上总结相结合、村民自述与专家分析相结合,可信度高,说服力和感染力强。
他认为,要统筹推进乡村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改善,统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社会治理,要根据丘陵山区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科学研判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保护,积极引入现代生产生活元素,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他建议,今后类似系列报道要进一步拓展报道视野,将本地典型案例与其它省市的经验相对照,进一步增强科学性、可行性。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