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发布消息称,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35个试点地区入选典型示范案例名单。其中,重庆巴南区、南岸区分别上榜全国“农地入市”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入市程序规范顺畅类榜单。
去年3月,重庆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批省(市),巴南区成为重庆首批试点区(县)。去年以来,巴南区通过不断健全入市政策举措、创新收益分配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针对不同类型入市项目的特定需求,采取形式多样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成效。去年7月,该区二圣镇2宗26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平台以拍卖方式成功交易,标志着巴南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首批地块成功入市,体现了巴南区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经营主体意愿,稳慎推进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通过赋能土地要素,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户和村集体享受改革的红利。”巴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巴南区将分批次向市场推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地块,加快“唤醒”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变资源为资产。
据了解,试点工作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全国各试点地区合计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719宗,面积达13138.76亩,成交金额达185.2亿元,缴纳增值收益调节金达22.98亿元。
试点以来,入市土地累计带动产业投资规模达1441.57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达39645个,累计增加工资性收入达11.39亿元。其中,解决农村脱贫人口就业惠及6129人,累计增加农村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达2.7亿元。
为推动各地入市试点规范运作,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门于2023年底面向试点省份征集案例,最终35个试点地区入选典型示范案例。其中,入市程序规范顺畅类13个、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12个、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10个。
据悉,各试点地区根据《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整理,盘活闲置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试点地区探索建立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的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在入市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推动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增强了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