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展露新颜、美丽庭院花香满径、大棚内的农作物长势喜人、果园中的采摘体验热闹非凡……初夏时节,行走在龙乡大地,一幅幅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铜梁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四千行动”,按照“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发展思路,以“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为牵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铜梁建设崭新篇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强引擎 “巴岳农庄”试点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三农”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利益分配机制不活等问题,铜梁区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着手,按照“基层组织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公司治理赋能、综合经营增效、整村推进共富”的工作思路,启动“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
据介绍,“巴岳农庄”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组建运营公司,将土地、种子、技术、农资、品牌、销售统一起来,将劳动密集型的种养环节按统一的生产标准交由农户、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负责,形成“大基地、小单元”的经营模式,把统一经营和小农户“精耕细作”的优势相结合,在提升效益的同时,为百姓带来收益。
2022年,铜梁区通过“整村成片、整镇多村”推进“巴岳农庄”整体打造,在侣俸、少云、围龙3镇6村启动首批试点建设。
其中,侣俸巴岳农庄示范片以“现代蔬菜、农旅结合”为主要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设施蔬菜科技园、都市农业观光园、粮食示范基地四大板块。
在侣俸镇文曲村,几位蔬菜种植大户流转土地1800亩打造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因田间管理规范,蔬菜质量好,基地与市内的多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种植大户凃远超流转土地300多亩,主要种植番茄、黄瓜、四季豆等蔬菜。“一季番茄、黄瓜亩产可达1万斤左右,丝瓜、瓠瓜亩产达7000-8000斤,每亩地每年能挣万把块钱。”凃远超说。
“巴岳农庄”试点坚持把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侣俸巴岳农庄示范片,铜梁区属重点国企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侣俸镇文曲、保乡、石河、水龙四村共同出资成立了侣俸巴岳农庄公司,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规范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营销。截至目前,已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农民增收约100万元,蹚出了一条土地增效益、农民增收入、集体增收益的“多赢”之路。
侣俸镇是“巴岳农庄”试点高效推进的一个生动缩影。经过近2年的试点建设,“巴岳农庄”在铜梁区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集成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目前,铜梁区“巴岳农庄”已扩面建设到10个镇街47个村,力争到2035年实现区内全覆盖。
逐绿行 科技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1月,正值白萝卜、莲白大量上市时节,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的蔬菜喜获丰收,在铜梁蔬菜科技小院的技术帮扶下,当地莲白产量从36.3吨/公顷提高到41.2吨/公顷,农户净收入从2.59万元/公顷提高到3.05万元/公顷。
铜梁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和重庆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过去,铜梁蔬菜种植业存在土壤有机质不足、缺乏专用肥、药肥过量施用等问题。
为了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铜梁区与西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建设“长江经济带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项目”——铜梁蔬菜科技小院。
走进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工厂化+绿色化”蔬菜育苗生产线引人注目。据介绍,工厂化育苗可替代90%人工,提高育苗效率和产出规模,育苗周期可缩短30%—45%,从而降低45%以上成本;绿色化育苗让种苗长得健壮,根系质量提高30%—50%,成活率提高25%—30%,肥药用量降低20%—30%,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巴岳农庄”建设的重要支撑。去年7月,在侣俸镇“巴岳农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正式授牌。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带动重庆及周边地区蔬菜种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作为研发中心的运营主体,中蔬种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主要开展蔬菜花卉种质资源繁育和精准鉴定、特菜育种、种子种苗生产与销售、规划设计、技术培训等业务,2023年入选铜梁区农业产业化区级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花卉新品种和国家发明专利15个,今年上半年品种筛选600余种、实验材料1万余份。筛选的优势品种如中甘101、中甘CQ55、脆甜19等甘蓝,京冠粉1号、京羽粉2号等羽衣甘蓝,中誉1877、紫誉199等胡萝卜,中青15等西兰花,已在重庆地区推广应用。
“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生态系统绿色低碳发展在建设美丽重庆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守护好绿水青山,铜梁一方面持续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农药减量技术,创建水稻、蔬菜化肥减量“三新”配套技术核心示范区,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降低;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加强尾水治理,建立尾水排放和尾水监测常态化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绿色品牌培育。2023年新认证绿色食品20个,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产品3个。截至目前,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总量达24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产量达11.7975万吨。
美如画 巴蜀美丽庭院有颜有品
每年3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众多游客前往围龙镇踏春,近赏桥亭湖碧波荡漾,远眺湖岸千亩桃花盛开,细细感受身边的“诗与远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美在盎然生机。如何进一步突显乡村之美,打造巴蜀美丽庭院成为铜梁区的关键举措。
以围龙镇为例。近年来,围龙镇先后成功申报“画里桃源——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稻香渔歌——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一个个美丽宜居的乡村庭院不断涌现。
据介绍,“画里桃源”示范片依托渝蓉高速围龙互通区位交通优势、桥亭山水自然生态优势和千亩蜜桃特色产业优势,以环桥亭湖151栋农房为原点,以10余个规模性院落为单元,着力建设地域特点突出、民族特色鲜明、时代特征显著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高价值村落”,构建充满烟火气息和乡愁记忆的院落集群。
目前,“画里桃源”项目已全面完成151户“巴蜀美丽庭院”建设,实现农房品质、院落颜值、村落价值“三提升”,被市住建委项目绩效评价为“优秀”。
“有了之前‘画里桃源’项目建设的经验借鉴,‘稻香渔歌’示范片建设将结合农旅融合,围绕龙湖村五社200亩山坪塘,打造‘稻鱼之窗’体验农业区。”围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融入民宿、露营、稻鱼之窗等,设计巴蜀“耕牛画卷”、围龙二十四节气“农耕田园”、乡村湿地“博物长廊”三大亮点,体现农耕智慧和自然科普相融合,打造以儿童为主,亲子家庭为核心,“牛”为主题的24个节气场景。同时,提升人居环境及农房品质,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像围龙镇一样的美丽蝶变,正在铜梁区越来越多的乡村上演。去年,铜梁区实施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1450户,创建美丽庭院300个;实施农村“四旁”植树300亩,创建绿色示范村3个;在10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
在推进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的同时,作为“巴岳农庄”乡村振兴试点建设之一的围龙镇,还按照“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以龙湖村桥亭湖周边为核心地带,打造集露营基地、研学基地、温泉酒店、民宿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建成后将成为重庆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县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围龙镇的周边带动、产业放大效应折射出强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如今,强镇作为城市发展的资源要素‘蓄水池’,既能向城区‘供水’,也能为乡村‘引水’,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将深化“小县大城”试点,促进区县城扩容提质;统筹推进“强镇带村”试点,促进区县城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铜梁区重点围绕6个核心示范片、30个重点示范点建设,串点连线形成北部、中部、南部3条和美乡村示范环线,不断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提升。同时,铜梁区委十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在安居、平滩、大庙等镇开展“强镇带村”试点,构建北部、中部、南部3大片区乡村振兴示范格局,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示范区。
下一步,铜梁区将奋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让更多的乡村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
数说>>>
“巴岳农庄”试点结出累累硕果
从试点到扩面有序推进。由2022年试点的3镇6村扩展到10镇47村,覆盖面积233.15平方公里、人口11.98万人。组建新型强村富民公司4个,村集体、农民资源资产入股2.027亿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2023年“巴岳农庄”首批试点的3镇6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较2022年增长350%,村均收入由48万元增长到218万元。10镇47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较2022年实现翻番,增长达127%,村均收入由32万元增长到74万元。
农民增收渠道增多。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农户达到10420户,2023年农民土地资产分红976.33万元。带动农民就近就业1050人,带动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加工、种植、养殖、产业服务等100人。(罗晶 刘玉珮 孔德虎 图片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