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从传统露天种植,到大棚集约种植,再到无土栽培——“新农人”姜国强14年的“种菜经”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7-11
字体:

近日,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

20多个现代化的智能蔬菜大棚一字排开,掀开大棚帘子,村民们正在翻土、播种、育苗、移栽、摘菜、打包、装箱……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往大棚里面走,一个小伙子被一群村民围在中间。他半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株刚从泥里拔起的菜苗,详细讲解种植秘诀:“打窝要用打窝器,一根藤上只留一个瓜,小南瓜要在10点之前采摘……”

这个身材中等、皮肤黝黑,身穿一套迷彩服的“80后”小伙子,便是南川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国强。

14年来,从传统露天种植,到大棚集约种植,再到无土栽培,姜国强不断对蔬菜种植模式进行升级换代,蔬菜亩均效益从最初的几千元增长到三四万元。如今,通过种菜,他荣获了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姜国强种菜有何奥秘?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小白”到种菜能手

姜国强今年37岁,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从小跟着父母在广袤的田野上玩耍,乡村的一草一木带给他太多欢乐的记忆,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姜国强决定辞掉城里的工作,回老家种菜。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

姜国强下定了决心,他没有回叙永老家种菜,而是来到了南川区大观镇,成立了蔬菜合作社。

对于蔬菜种植经验不多的姜国强来说,想实现创业梦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向他浇来。

那年,姜国强种植的萝卜、苦瓜、辣椒等大丰收。他租了一辆小型货车,装上3000多斤萝卜,来到城里农贸市场卖。姜国强以为,一车萝卜少说也得纯赚2000多元。可从中午到傍晚,他吆喝得口干舌燥才卖了56元。晚上天气突然转凉,一阵风,一阵雨,冻得姜国强直哆嗦。

姜国强纳闷,自己一腔热忱,起早贪黑泡在大棚,为什么种出来的蔬菜卖不出去?是口感差、还是品相不好?

思来想去,他决定走访市场,一家一家比较蔬菜的品质和价格。他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自己种的蔬菜由于施肥不当、光照不足,卖相与口感都相对差一些。第一年,姜国强亏损了10多万元。

面对家人失望的目光,性格倔强的姜国强不服气,不认输。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姜国强又连续亏损了3年。在最穷困的时候,他身上只剩下200多元,连购买种子的钱都没有。

在他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和大观镇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农技人员不仅指导姜国强施肥浇水、把握温度等一系列细节,还建议他把握市场走向,错季种植蔬菜。姜国强茅塞顿开,立刻按照专家建议改变思路。为节约成本,耕地、覆膜、管护等,姜国强都亲自动手。他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露天标准化种植模式,从一个“种菜小白”变成了种植能手。

发展设施蔬菜 提高种植效益

传统露天种菜虽取得了成功,但效益相对较低。“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但缺点也很明显,蔬菜的亩产相对较低。要赚更多钱,只能租用更多土地。”姜国强说。

随着土地租金以及劳动力成本增加,姜国强意识到,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蔬菜产量不可取。于是,2015年,他将发展重心转向了大棚种植。“一亩大棚的投入虽增加了不少,但亩产却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算下来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姜国强说。见效益可观,他陆续将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

走进南川区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智慧化大棚一字排开。通过分布在基地的传感器和视频设备,姜国强在数据中心就可查看基地运营情况。

他告诉记者,目前基地设有数据采集、数据设定和预警、自动化生产作业、病虫害收集和图像上传等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的温度、湿度等,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诱导杀虫等操作。“有了这些帮手,现在一亩‘翡翠丝瓜’有2万多斤产量,是露天种植的3倍多。”

2020年,姜国强又尝试引入占地空间更少的无土栽培、水培等蔬菜种植模式。这种模式采用营养液栽培蔬菜,蔬菜发病的概率低,且颜值和品质更高。重要的是,在亩均效益相同的情况下,相比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蔬菜能节约1/4的土地。

姜国强接着又投入500万元,在大观镇中江村新建10亩无土栽培蔬菜,预计今年9月将建成投用。

如今,在姜国强的影响下,武隆、涪陵、南川等区县,累计发展大棚有土栽培蔬菜、无土栽培蔬菜面积达2000亩。“下一步,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将联合四川种植大户,联合推广节约、集约土地效果突出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姜国强说。

让重庆蔬菜走向全国

如今,姜国强整合当地6家农业企业,成立了南川区农业创业联盟,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使种植成本下降10%。因为货源有保证,联盟已经与多个超市达成合作,蔬菜供不应求。

姜国强说,一路走来,选择很重要,但做对选择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需要创业者大量的学习和积累。

对于未来,他有许多计划:一方面用上“稻菜”轮作技术,使蔬菜的育苗、移栽和上市时间与水稻刚好错开,实现稻菜双高产双优质;另一方面,他还想将这些年的务农经验推广开来,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让农药化肥实现“双减”等。

“比起资金,我更缺带资源的合作者,希望与更多的合作者,一起助力乡村振兴,一起让重庆的精品蔬菜走向全国。”姜国强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