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

87.8%、 100% 、75% ——从三个数据看如何让农民“可感可及”

--

日期:2025-02-2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87.8% 、100%、75%,这三个数据分别是去年我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行政村的比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

数据背后,是我市深化提升“三个革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革命、污水治理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得益于此,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如厕、垃圾清运、污水处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却又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让农民可感可及?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农村改厕

因户施策,做到改一户成一户

2月19日,走进垫江县长龙镇龙田村村民刘文龙的家,新厕所亮亮堂堂、干干净净,墙面和地面都贴上了瓷砖,洁具、热水器一应俱全。“以前是在猪圈上厕所,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冷风钻,和现在根本没法比。”刘文龙说。

刘文龙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制订的改厕模式。

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我市把各区县分成三个类别,分别提出不同的改厕方案,如在低海拔和水源丰富地区,推行三格式水冲厕所;在高山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推广生态旱厕等。同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先开展需求摸底,再制订改厕计划,让农民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

“改厕要以农民自愿为前提,让农户由‘要我改’到‘我要改’。”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愿改则改、能改则改”思路,我市在改厕模式、建造方式、使用产品种类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为保证改厕质量,2022年我市在各个区县推广“首村首厕过关制”。即各村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选址、建设或安装、调试、验收、管护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合格后才能全面推开。其他所有厕所的改造流程和质量标准,均比照“首厕”进行,以首村首厕过关,带动每村每厕过关,保证改厕的质量和标准。

在农村具体实施旱厕改造的有两类主体:一类是政府请来的专业施工队全程托管,另一类则是农民自己找泥水匠修。“后者虽能节约成本,但容易出现质量问题,‘首村首厕过关制’就能为当地的农村改厕质量提供标准参考。”上述负责人解释说。

去年,家住奉节县云雾乡屏峰村的村民刘金培,听说村里推行改厕,立即找到当地的泥水匠帮忙修建。当年10月,他家就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可仅仅用了3个月,问题来了: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冬季管网结冰,供水出现问题,他家又只能用回旱厕。

后来,刘金培请来专业施工队,按照“首村首厕过关制”的标准对户厕进行重新修缮后,才最终解决了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原则,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风俗生活习惯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户厕规划、设计、建设、粪污处理、维护管理以及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切实提高改厕技术水平,真正做到改一户成一户,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垃圾治理

数智化赋能,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公共区域是否有垃圾,垃圾桶是否有破损等情况,镇村很难及时掌握。

为了实现垃圾治理的常态化,2023年6月,巫山推出“巫山小院家”小程序,方便村民及时反映村庄脏、乱、差的情况,利用数智化赋能垃圾的有效治理。

在福田镇跑马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伍仲桂点开“巫山小院家”小程序介绍,里面有爱环境、积分商城、光荣榜等10多个子菜单,村民可以在爱环境子菜单中上传村庄脏、乱、差图片,反映需要整改的问题。

半个月前,村广场的垃圾桶装满后,没有及时收运,50多岁的村民周术琼见到后立即上传了一张照片,村级管理员收到消息后,立刻向镇级管理员上报,不到两个小时,垃圾就被运走了。周术琼获得了相应的积分奖励,到了年底,这些积分可兑换成生活用品。

自从“巫山小院家”小程序启用以来,周术琼已经养成了随时拍照上传的习惯。“村庄干净、整洁了,大家生活起来更舒心。”她说。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了“户集、村收、乡镇清运、区域处理”四级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同时,为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我市创新探索了积分制以及利用数智化手段赋能垃圾治理的常态化。

未来,我市进一步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向自然村(组)延伸,每个乡镇将建成1-2座垃圾转运站,力争今年底,全市农村地区基本实现行政村、自然村(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全覆盖。同时,全市75%的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示范,农民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利用率。

科学治污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前不久,在涪陵区义和街道石岭村蜜柚基地,街道村居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忠逸教会了蜜柚基地负责人罗祥仁安装智慧浇水软件。下载成功后,罗祥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几秒钟后,柚子基地里的管子就喷出水来。

管子喷的水并不是自来水,而是当地山岭花园居民点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为什么能用来浇灌蜜柚?这得益于当地探索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

石岭村山岭花园居民点有住户32户、100多位村民。居民点有一座三格式化粪池用来收集洗澡水、洗碗水等生活污水。但由于设施年久失修,加上没有人员清掏,后来化粪池开始渗漏,溢出来的污水沿着沟渠横流。这些污水不但影响村民居住环境,还影响投资者进村发展。

山岭花园居民点的遭遇并非个案。为加快补齐和美乡村建设的短板,今年初我市提出全面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实现有条件的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按照这一思路,涪陵区投入21万元,在山岭花园居民点附近修建了一个占地30平方米的生态调控池,通过管网将居民点生活污水集中流入到生态调控池,进行厌氧发酵等处理。15天后,经过处理后的水通过管网输送到田间地头。

如今通过这一模式,经过处理后的农业灌溉用水达1800立方米,保证了蜜柚等经果林的灌溉用水,走出了一条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路子。

截至去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5%,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234个,消除黑臭面积约295.2万平方米。接下来,我市将深化实施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梯次推进聚居点设施管网建设,加强厕污共治,力争实现农村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以上的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通过科学治污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