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丰收在望。这段时间,我市密集举行玉米、水稻等示范项目测产验收。数据显示,我市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效果,玉米生产也实现了创新突破。
近日,永川区双石镇脚盆井村的测产现场传来好消息。示范田种植的玉米,创新采用“品字型”高密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平均亩产581.5公斤,比该区去年的平均产量增产21.93%,亩均增收257.3元。
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粮作机械科科长李尚介绍,采用智能气吹式精量播种机播种,配合独特的“品字型”宽窄行农艺布局,每亩种植密度提升30%左右,平均亩产较传统模式增产20%左右。
据了解,传统密植像“插筷子”,植株挤在一起抢光争肥,通风差、病害多、容易倒。“品字型”布局则巧妙利用空间错位,让每一株玉米都处于边行的“好位置”,通风又透光。今年,我市首次在永川、涪陵、江津等5个区县开展试验示范。
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粮作机械科科长李尚说,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成效突出,他们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助力我市科技种粮。
连日来,有关专家还在永川、梁平分别对“部级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的中稻万亩示范片、重庆市“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市县乡三级示范片建设”项目中稻-再生稻超高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片,进行了实地测产。结果显示,两地水稻高产创建亩均产量分别为842.44公斤、830.9公斤,双双突破800公斤。
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松告诉记者,持续抓好农机供需协调,机收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农户水稻颗粒归仓。
据介绍,两地水稻示范片都采用了丰产稳产性好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4949”,搭配适时早播、科学施肥等核心技术,实现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融合。下一步,我市将通过“示范片+培训”模式进行推广。
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粮油科科长方立魁表示:“ 辐射带动周边的群众,另外我们就想通过对农技人员的现场培训会,把技术带到他们当地去,融入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中。”(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