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渝北集体经济成三农发展强劲“引擎”

--

日期:2020-09-2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2日16时40分讯(通讯员 周新宇)“以前自己种地赚不到钱,出去打工也不稳定,自从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了。”近日,谈及如今的生活,木耳镇良桥村村民王远良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2018年,该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将户籍在本村的村民全部吸纳为股东并颁发了股权证。去年,该村被纳入木耳镇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规划,集约1500亩土地发展雷竹产业,集约近200亩土地发展凤凰李产业,并引导村民参与苗木的管护、栽种工作,参与的村民每人每月有千余元的收入。目前,该村已完成800余亩雷竹、100余亩凤凰李的栽种,产生收益后,合作社将按收益的70%让利于股东。

良桥村新栽植的成片雷竹迎风摇曳,金刚村的柑橘苗圃被预订一空,白云山村的“段二娃”梨远销外省……近年来,木耳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以“1+11”模式带动全镇集体经济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进产村共建、农旅融合发展,大步走出了一条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双十万工程”动起来:

注入一剂增产增收“强心剂”

渝北虽拥有上千平方公里的农村地区,但“馒头山、巴掌田”的丘陵地形,却极大地制约着农业农村发展,存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青壮年劳动力紧缺、不少土地撂荒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渝北区决定实施新建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的农村“双十万工程”,到2022年,实现粮经结构比调整至2:8,森林覆盖率达55%,成为全市发展现代丘陵山区特色高效农业的靓丽名片。

木耳镇是渝北区大力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的受益镇之一,不仅环境变得更美,村民也从青山绿水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走进木耳镇良桥村,新栽植的成片雷竹正茁壮成长。2019年10月,该村被纳入木耳镇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规划,栽种雷竹1500亩。三年后待雷竹产笋,村民便可获得收益,成片的竹林郁郁葱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曾经的良桥村山沟多,不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这里曾是成片的撂荒地,长满了葛藤杂草,既没有生态价值,更不能耕种,土地浪费严重。如今,乘着渝北区农村“双十万工程”建设的春风,良桥村实现了旧貌换新颜:通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原来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地块整理成集中连片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全村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700亩增加到了1000亩。

木耳镇党委书记杨旭介绍,雷竹味美,出笋期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是良好的食用笋竹。村民将土地入股托管到集体公司,种植、管护、销售都由公司统一运营,卖笋收益的70%按股权分配给农户。“种下的雷竹既是生态林,又具有很高的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杨旭说。

此外,依托农村“双十万工程”,截至目前,金刚村累计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约2450亩,培育发展起柑橘、苗圃、有机肥、食用菌等产业,集约式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

集体经济“1+11”火起来:

强劲三农发展新“引擎”

农村“双十万工程”是木耳镇的“重头戏”,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木耳镇发展“三农”的引擎。

近年来,木耳镇以“1+11”模式带动全镇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将闲置的资源聚集起来、将群众组织起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2019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纯利润达320万元。

木耳镇于2019年3月成立了1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并由各村联合社共同出资成立重庆展鸿木耳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即木耳集体经济“总公司”。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下设综合财务部、工程项目部和产业发展部。“总公司”负责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实施全域性、政策性和资源性项目,整体推进全镇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统筹盘活农村各方有力资源,解决集体经济各自发展无实力、资源禀赋不平衡等问题。

为了保障项目质量,镇集体经济“总公司”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跟踪项目实施全过程,严控项目质量,另一方面将全镇集体经济项目以质量为准绳进行考核奖励。

随着村集体经济项目铺开,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木耳镇不等上级派人、不等人才登门,主动求贤引才。近日,该镇又为镇集体经济“总公司”的4个职位找到贤才。同时,该镇还将启动实施百名家庭农场主和百名乡土人才的“双百计划”。

如今,“总公司”利用闲置土地建成两个停车场、一个碎石厂、一个食用菌育种基地,通过“总公司”引领带动,力争今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

特色产业强起来:

增强可持续发展“造血功能”

2019年,木耳镇全面消除“空壳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增收50万元的村1个,30万元的村4个,10万元的村6个。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稳定的产业发展为集体经济真正发展壮大持续增强了“造血功能”。

不到的2年时间,木耳镇金刚村通过有效的社会治理和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推动,实现集约土地2600亩,建成3个特色产业园、1个居民新村,集体收益已达120万元,使一个山区村、“零元村”成为全市乡村振兴中社会治理的典范。

原来,金刚村在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的基础上,又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整合合作社、供销社和信用社功能,通过“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改革,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推动“五个振兴”,让农民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去年,金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主要通过承接政府小额工程项目、自主打造农业产业园、引进城市资本入股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截至2019年12月底,村集体经济实现盈利130多万元,集体资产规模达800余万元,其中还有50万元分红给村民。今年,金刚村又培育发展起柑橘、苗圃、有机肥、食用菌等产业,形成了“食用菌(菌渣)——有机肥——大田种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木耳镇各村联合社围绕全镇“1+11”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资源、人文等优势,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积极发展自身集体经济。

白云山村联合社结合该村平均海拔500米的优势,带动党员群众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优质、生态的“白云西瓜”“白云香桃”“段二娃梨”等农产品品牌。同时,村联合社与企业合作发展60亩水产种苗科研基地,形成极具特色的“高山流水生态鱼”招牌,现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

学堂村联合社则向本村斗碗寨产业园输出劳务,每年利润可观;五通庙联合社将闲置土地向空港乐园出租,每年固定分红10万元;垭口村联合社盘活闲置的旧茶场与企业合作酿酒,出租闲置的白泉水库、板桥水库,每年也能得到固定分红近5万元;良桥村联合社结合正在发展的雷竹产业打造“百竹园”,将闲置农房出租用于发展亲子旅游项目,带动村级经济增收。

五通庙、石鞋村、新乡村、白房村、新合村5个村已注册成立跨村域的木耳镇柑田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实行土地+资金入股,探索闲置农房流转+专业团队运行模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