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2020年重庆经作种植业产值预计达979亿元

--

日期:2020-10-23

新华网重庆10月22日电(欧阳虹云)时入深秋,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顺龙村“披上”寒意。顺着白岩山半山腰的步道上山,薄雾裹着山林,两边松林下仿野生灵芝已经成熟,松树干上种的铁皮石斛长势良好。大盛镇正依托这些中药材发展山地生态立体农业,过去的“荒山”变成了带动村集体致富的“金山银山”。

10月21日,重庆2020年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培训班在渝北开班,学员前往示范点之一的大盛镇灵芝庄园现场学习。

荒山变“金山”上半年重庆经济作物产值增4.27%

灵芝庄园位于大盛镇顺龙村白岩山半山腰上。“巴掌田、鸡窝地”是重庆市耕地条件最典型的特征。全市3500万亩耕地中丘陵山地占比高达98%,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占47.1%,单块耕地面积1亩以下的占80%以上。

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极耗人力,这里逐渐变成了“三荒两闲(地荒、田荒、村荒,人闲、房闲)”地。

2012年,从制药厂退休的高维琼带着妹妹来到顺龙村租下这片林地。现在这里已建成灵芝、白芨、铁皮石斛、芍药等名贵中药材1000余亩,开发中药材精加工产品3个,实现经营净收益560余万元。修建灵芝繁育中心700平方米,年均培育灵芝菌种200万个,增收450万元。

渝北示范推广的“林下+ 中药材”、“林下+  蔬菜”等田间套种模式只是重庆发展经济作物的缩影。近年来,重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依托,以农地“宜机化改造”为抓手,推动农业发展。

针对经作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装备不足、经营主体不多不强、品牌创建还有突出短板等情况,重庆扩规模、调结构、建品牌、抓质量、育市场。

重庆建设标准化、宜机化、生态化经作基地,鼓励利用林地、荒山荒坡发展经济作物,创新种植方式,在以种粮为主的地块大力推广粮—菜、粮—药等套(间)作、轮作及共生模式。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重庆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作产业发展的双胜利。上半年,全市经济作物总面积1604万亩,同比增3.2%;总产量1608.13万吨,同比增3.1%;产值612.25亿元,同比增4.27%。

线上线下助农增收 上半年重庆经作产品促销收入19亿

经作产业在市场保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效益。支持农民主体,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是脱贫致富关键。

大盛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企业”模式,在灵芝基地设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户种养殖技术,订单销售,带动6家企业、鱼塘村、顺龙村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包含该社贫困户)发展名贵中药材、发展林下土鸡、食用孔雀养殖业等。

2020年中药材种植户们年均种植中药材亩产增收12000元。同时,产业带动农民就业,解决当地用工5000余工天,村民经济收入增加50余万元。

据悉,下一步重庆将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根据经作产业特点,重点培育20-30亩的种植大户、50-200亩的中小业主、200-500亩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股份合作社。

此外,重庆今年举办了网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牵头搭建重庆茶叶线上展示展销平台,引导经作产品开展线上线下交易、直播带货等助农增收,据统计,半年来全市经作产品促销收入达到19亿元。

2020年年底重庆经作种植业产值预计达979亿

据悉,重庆培育了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永川秀芽等知名区域品牌,农业农村部认证的重庆市9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经作产业占了8个。

下一步,重庆将继续调优供给结构。渝西地区将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渝东北地区以大三峡概念打造柑橘、脆李及道地药材等产业;渝东南地区搞好山地特色产业。

重庆将按照“调减大宗菜、增种错季菜、补充特色菜”思路,调蔬菜结构促保供;减少高端绿茶比例,继续发展好晚熟柑橘和脆李,重点发展甜橙类、宽皮橘和杂柑类、柚、柠檬及青脆李等品种,调果茶药结构促增效。

重庆将对经作产业基地进行设施机械、物联网、大数据改造,提升品质质量、调优供给结构。

预计到2020年底,重庆全市经济作物面积2277万亩,比2015年底增13.7%;总产量2717万吨,比2015年底增18.6%。预计到2020年底,重庆全市经作种植业产值达到979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