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中国柑橘城”里的小康足迹

--

日期:2020-11-28

半月谈记者 赵宇飞

深秋时节,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忠县境内,金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清新的芳香弥漫山野。拥有“中国柑橘城”称号的忠县,柑橘从零星种植到现代化生产,从鲜果销售到鲜冷橙汁等深加工产业链,再到打造“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一颗柑橘的“逆袭”,见证着忠县的小康足迹。

一片橘海撑起脱贫希望

在永丰镇石丰村,建卡贫困户邓华国正忙着给橘园浇水、施肥。“我在橘园学会了为柑橘树施肥、剪枝,只要自己肯吃苦,生活肯定越来越好。”邓华国说。

儿子罹患尿毒症,曾让邓华国一家陷入贫困泥沼。去年,夫妻二人在政府的推荐下,负责15亩橘园的管护,一年4万多元的收入,让邓华国一家成功脱贫。

忠县所处的三峡库区,是世界公认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游览忠州(现忠县)大禹古庙后,挥笔写下“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的诗句;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期间,带领百姓开山、修路、种柑橘。

然而,由于品种单一,且长期停留于农户自发零星种植,柑橘迟迟未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1997年,忠县引进美国施格兰公司,与重庆三峡建设集团合作实施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经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柑橘的平均亩产超过2500公斤,比农户零星种植增长一倍。

如今,忠县柑橘种植面积已达35.6万亩,并形成早中晚熟配套的品种体系,确保四季均有鲜果批量上市。2008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忠县“中国柑橘城”称号。截至2019年底,忠县22万果农通过种植柑橘实现增收,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人,贫困户年均增收2853元。

一条产业链将柑橘“吃干榨尽”

不只是柑橘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忠县一颗柑橘在生产线上变身为20多种产品,“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目标基本实现。

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车间,新鲜柑橘经过清洗、分级、榨汁、消毒等程序后,摇身一变成为橙汁,存入密封袋冷藏。忠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熊长春说,去年全县加工柑橘5万吨,生产橙汁2万吨,加工产值6亿元。

在生产线上,柑橘的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出来。柑橘加工产生大量皮渣,填埋处理容易产生污染,忠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研发柑橘皮渣处理工艺,抑制肿瘤的药物原材料——橘皮甙被提取出来。除橙汁、橘皮甙外,忠县的柑橘产品还包括果酒、精油、橘饼等20余种。

“甚至连提炼完各种产品的皮渣废料,都生产成橘饲料和有机肥。”熊长春说,吃橘饲料长大的橘香猪,价格是普通猪肉的4倍,有机肥再卖给农户或企业种植柑橘,完成“从果树里来,到果树里去”的绿色循环,从而实现“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目标。

一座主题公园释放新动能

每逢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涌入忠县新立镇,有的在七彩马拉松赛道跑步、骑行,有的漫步于万亩橘园,有的采摘柑橘一饱口福,有的在农家小院的树荫下品茶,感受山水田园的魅力。

如今,忠县正在建设“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涵盖了新立镇、双桂镇的10个村(社区)。走进“三峡橘乡”,万亩橘海郁郁葱葱,古朴的巴渝民宿掩映在万亩橘海中,马拉松廊道、慢行步道依山势蜿蜒起伏,沿途分布着柑橘采摘园、柑橘时空馆、柑橘品种博览园等网红打卡点。

“三峡橘乡”依托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吸引资本、人才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助推农民增收致富,释放出加速奔小康的新动能。

去年以来,已有300余名忠县籍外出务工经商者返乡,到田园综合体创业或就业。新立镇党委书记欧应群说,田园综合体还吸引大量技术人才,涉及种植养殖、深加工、文化艺术等领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去年,“三峡橘乡”共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5亿元。新立镇中岭社区村民雷顺清对半月谈记者说:“以前,我的柑橘主要卖给经销商,年产值才四五万元。建设田园综合体后,我开的农家乐‘胖子山庄’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去年收入超过20万元。”(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