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胡辉淑:身残志坚的养蜂专家

--

日期:2021-04-20

刚满43岁的全国劳动模范胡辉淑,四级肢体残,是忠县橘城养蜂专业合作社法人。她创办专业合作社、残疾人创业培训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养蜂技术、养蜂用具及蜂产品开发共11项,获新型专利3项,注册了“胡幺妹”蜂蜜商标,“别墅式”养蜂成为全国首创。2015年被评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自强模范”“重庆市最美家庭”,2016年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19年被评为“忠州工匠”。她还是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克服残疾 为爱养蜂

胡辉淑年幼时左腿落下残疾。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在高中毕业后学艺谋生,17岁就当裁缝学徒。

结婚后1年多,胡辉淑的丈夫患上肺炎,需要长期服用蜂蜜来缓解病情。为了让丈夫能喝上高品质蜂蜜,同时也为了减少家庭长期购买蜂蜜的经济负担,她决定自养蜜蜂,用借来的150元钱买到人生第一箱蜜蜂种苗。然而1个月后,由于应对蜜蜂痢疾时用药不当,导致第一箱蜜蜂全部死亡。胡辉淑吸取教训,到垫江县进行了短暂的蜜蜂养殖技术学习后,又买来4箱蜜蜂继续尝试。由于养殖经验欠缺,1年后,4箱蜜蜂全部陆续死亡。从此,她开始通过买养蜂书籍、订养蜂杂志、向养蜂师傅请教、听养蜂培训讲座和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农业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养蜂技术,专研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养蜂路途坎坷崎岖,多次的失败没有打退胡辉淑的信心和决心,这个残疾的农村女孩,在养蜂道路上越走越远。通过20年的学习、探索、实践,胡辉淑养蜂技术日益精进,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养蜂专家。

针对蜜蜂“喜静恶闹”的特点,她创新“别墅式”养蜂法,即用砖、沙和水泥为蜂群修建了一栋栋长4米、宽2米、高1.8米的小“别墅”,既安静抗干扰又冬暖夏凉,蜂群逃走率大幅降低。创新的中蜂无础巢蜜生产技术,她耗时3年,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在规格化的蜂巢里,直接取出蜜蜂酿造出来的连巢格带蜜的蜂蜜盒,这项成果获得“忠县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仅2015当年,她就实现年养蜂收入36万元,依靠勤劳在村里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

无偿授艺 带动脱贫

胡辉淑看到养蜂业的经济价值后,她又主动当起了扶贫大使,积极发动村民养蜂脱贫。她坚持“授人以渔”,无偿教授养蜂技术,致力于发展“造血式”稳定脱贫。2011年,注册忠县橘城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村民“活框”养蜂稳定增收,40户村民当年就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2014年,建成蜜蜂生态养殖基地,把人工培育的蜂王免费发给村民60户,无偿给予村民技术指导,带动周边66户村民户均实现稳定增收3860元。2015年,胡辉淑被忠县人民政府任命为“创业科技特派员”。

2015年,胡辉淑建成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创新实施“合作社+养殖基地+蜂农”的产业扶贫模式,蜂农以蜜蜂箱数入股分红,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由合作社统一负责销售,有效解决了蜂蜜销售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蜂农养蜂积极性,带动忠县及周边区县276户蜂农(其中残疾人家庭58户、贫困户和低保户47户)发展蜜蜂1275群,每年户均实现稳定增收4500元以上。

胡辉淑利用网络平台、专卖店开发市场销售渠道,使得产品不断换代升级,蜂产品走向全国。一个个原本挣扎在贫困线的贫困户、残疾人,在她的带动下实现了稳定脱贫,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养蜂大户,如邻村的贫困户胡兆友和残疾人养蜂大户黄登福与李徐胜2019年分别实现5万元、3万元的养蜂收入,成为当地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典型。

初心不改 热心公益

2019年,胡辉淑成功创建忠县橘城养蜂专业合作社“劳模创新工作室”,前来学习养蜂技术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劝她有偿培训,技术有偿指导,可她依旧不改初心,坚持无偿传授养蜂技术。她说:“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我们县总工会的无私帮助,离不开蜜蜂的无私奉献,我要把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

如今,胡辉淑不但在养蜂技术上创新,还广泛接待各地蜂农和养蜂技术学习者的到访、电话、信件。赴各地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外,她更热心公益,希望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2019年,她为忠县51名残障兄弟姐妹送去共5100元的团体意外保险,2020年带头为新冠肺炎疫情捐款2000元并组织62名残障爱心人士捐款8979元。

潘锋 图片由忠县橘城养蜂专业合作社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