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三变”改革激发乡村活力

--

日期:2022-09-28

国庆临近,城口县岚天乡100余家“森林人家”为迎接游客的到来开始忙碌。

近年来,岚天乡的“森林人家”每家每年收入少则5万元,多则可达30万元,而“森林人家”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当地实施的“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于2017年在我市启动,岚天乡的岚溪村是首批38个试点村之一。改革中,试点地区推动农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现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盘活了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累计达到2234个,盘活耕地、林地、“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约270万亩,闲置农房10570套,带动372万农民成为股东。

270万亩沉睡资源被唤醒

南川区水江镇山水村海拔600—1400米,距离南川城区30公里。由于多丘陵、大山,良好的生态资源只能“沉睡”。

2020年,当地村民无意间发现了地下河的水资源,便萌生了盘活利用的想法。于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蓄水池和管网。此后,山水村将地下河的水资源卖给当地自来水厂,自来水厂按照约定每月给予集体经济组织1.5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摸清家底,全市坚持分类清理资源,摸清“变”的基础,对林地、耕地、池塘、废弃学校、废弃村办公室、医院等资产进行了系统摸底。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市不少区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胆创新,将许多闲置的、无形的资源“变”出了价值。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盘活耕地、林地约270万亩,闲置农房10570套,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21.2亿元。

财政资金变股金

自2016年起,我市在35个重点农业区县探索了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此后又结合“三变”改革加以调整和深化。具体来说,对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承接的农业产业发展财政补助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财政补助资金30%—50%持股,其余直接补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一般按持股资金5%—10%/年的标准固定分红,变“一方独享”为“多方共赢”。

在永川区五间镇,村民孔德银原年均收入仅2000余元,通过农业项目财政补助,流转土地3.7亩给同申元食用菌公司后,该农户总计年收入超过9000元,实现了增收。

如今,全市已累计实施相关项目8763个,涉及财政资金55.24亿元。实施股权化改革项目2067个,涉及财政资金13.26亿元,惠及199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45.5万农户。

372万农民变股民

“三变”改革的动力在哪里?

重庆抓住“股权”这一核心,向试点村投入各类扶持资金,让372万余名农民股东吃了“定心丸”。

前不久,大足区龙岗街道观音岩村传出好消息:政府又将出资支持“老家·观音岩”提档升级,大足鑫发集团等3家企业也将投入资金。

“‘三变’改革不仅引来了投资者,普通农民还可入股成为股东。”观音岩村党总支书记龙顺禄对记者说,“农户可获得流转土地租金,可在自家土地上打工,还可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可谓一举三得。”

最近,脱贫户艾选文家的20亩李子树、1栋民房、3亩土地完成了资产评估,将入股“老家·观音岩”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成为股东后,他的租金、务工和分红综合收入每年预计不下10万元。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探索多种股份合作经营方式,形成了“三变+特色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康养休闲”“三变+精准扶贫”等改革发展路子。

如今,通过多种合股联营模式,农户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资源资产入股“分红利”、基地务工“挣薪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等多渠道增收,同时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截至去年底,全市372万农民变股民,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收入18亿元、村均19.6万元,其中50.5%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29.8%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空壳村”基本清零。

接下来,重庆将在扩面深化的基础上,持续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力争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30%以上的行政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