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水果价格坐上“过山车” 重庆果业如何扬长避短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7-12
字体:
核心提示

水果种植是我市依山就势发展起来的生态特色农业之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进口水果的“地产化”以及各地特色水果的异军突起,全国水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升,行业“内卷”加剧:“蓝莓论克卖变论斤称”“桃李价格腰斩”“西瓜葡萄价格大跌”……各地水果价格坐上“过山车”,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重庆果业也无法独善其身——近几年来,我市柑橘、李子、梨子、枇杷等特色水果,价格波动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滞销。

重庆果业如何应对价格波动,持续健康发展?连日来,记者走进北碚、巫山、九龙坡、开州等地进行采访调查。

垫江县长龙镇龙田村水果种植大户谭建明很纳闷,同样种的是黄桃,为啥自己的桃子只要两三元一斤还不好卖,亲戚王小林家的桃子卖1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土壤条件相似,桃子的品种也差不多,巨大的价格差,是因为果子品质的不同。

人有我精
品质是价格的“稳定剂”

7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王小林家的桃园,他正领着工人在果园施肥、蟠扎枝条,树上早已没有桃子的踪迹。“开园不到半个月,就被一抢而空。”王小林说。

近几年,种水果的人多了,产量大幅增长,价格跌宕起伏,“要想不受影响,还得靠品质。”他说,走品质之路,也是吃了两次亏后做出的选择。

王小林是合川区草街街道桂林村人。初中毕业后,他便跟着父亲学种桃子。“那时候,种桃的农户不多,桃子在当地很畅销。”

看到效益可观,王小林把桃园的面积扩大到20多亩。但到了2010年前后,村里种桃子的农户增加到10多户。同时,由于过度施肥、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桃子的品质不高,价格也一再滑落。无奈之下,王小林改种枇杷。

与种桃一样,由于起步早,王小林的枇杷贵的时候卖过40多元一斤。但到了2020年,他家的枇杷价格随着市场大起大落。“小年一斤能卖20多元,大年只能卖五六元。”

当时,北碚区东阳街道提出了发展精品水果的规划:打造20个都市精品果园,其中以毗邻北碚城区的西山坪村为重点。

得知消息后,王小林到西山坪村流转了60亩林地种植桃子。与过去不同,这次他把重心放在了培育精品上。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桃子,王小林按照生态桃园生产技术标准,从种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蟠扎修枝、杂草控制、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种植。

比如栽培技术上,他采用了技术难度更大的“Y字型”或树型栽培技术。相比以往,桃树挂果少了80%,但采光更好、营养更均衡,因而果子更大,口感、品相更好。与此同时,果园采用了经过发酵处理后的有机肥,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90%以上。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今年5月底,桃子初挂果,不到半个月,几千斤桃子销售一空。看到效益不错,王小林更加坚定了走精品水果之路:“今年再好好管理一季,明年争取卖上20元一斤。”

在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党委书记郑孝前也尝到了种精品梨的甜头。2022年,村里的梨园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后,长出的果子大小更均匀,口感也更脆嫩多汁。如今,梨园的优果率从过去的30%提升到80%,梨子的均价从四五元一斤提升到7元,且供不应求,一亩梨园的收入增加了500元。

市农业农村委经作处处长詹灏表示,通过连续多年的品质结构调整和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的推广,我市涌现出永川五间西瓜、涪陵睦邻龙眼、梁平龙滩柚子、璧山七塘樱桃等一大批精品果园,这些果园的水果价格稳定,很受市场青睐。下一步,全市将鼓励引导业主,打造更多精品果园,走一条品质赋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子。

人无我有
品种是占领市场的“撒手锏”

与“王小林们”不同,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的曹莉则通过不断对水果品种进行迭代升级,拓展广阔的市场。

走进曹莉的渝蜜橙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些枝条全是去年2月嫁接的,一年时间就长到了一米多高,要是天公作美,今年丰收不成问题。”曹莉介绍。

曹莉曾从事过柑橘国际贸易,2017年她在广东国家柑橘育种繁育基地工作,其中一项任务是对新品种、新品系柑橘进行选育。

“一般来讲,一个品种也就能火三四年。”曹莉介绍,2017年是沃柑的“高光时刻”,一斤能卖8至10元。但没多久价格就稳不住了,最低时地产价仅为几毛钱一斤。“物以稀为贵,种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便宜!”

她认为,要持续占领市场,就必须不断对品种进行迭代升级。

江津是我市柑橘种植优势区之一,其中江津广柑在全国久负盛名。在此基础上,当地选育出江津锦橙、长叶橙、长叶香橙等柑橘品种。由于同质化严重,当地柑橘逐渐丧失优势。因此,江津提出了以品种为引领的柑橘振兴计划。

2020年3月,曹莉从当地一种植户处听说,龙华镇的长叶橙果园发现了一株甜橙芽变,她觉得有可能会从中选育出一个柑橘新品种。于是,她来到龙华镇挑选了10多根枝条做新品种稳定性等试验。经过3年多的观察和培育,渝蜜橙新品系成功问世。

“这种柑橘吃起来甜而不腻,还有蜂蜜味。”曹莉说,渝蜜橙作为长叶橙的后代,不仅有无核、多汁、个大、丰产等优点,而且成熟期长,从12月挂果可以持续到次年5月,大大延长了果子鲜食和加工的周期。

由于品质好,曹莉种植的渝蜜橙如今一个均价近10元,今年刚上市就受到沿海市场的抢购。她说,目前,他们正向农业农村部申请柑橘新品种保护,明年有望大面积推广种植。

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的“向葡萄”是我市发展较早的葡萄种植企业之一,向权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26年来,向权从全国引种了100多种葡萄新品种,最终大规模推广种植其中的20多个品种。

“这20多个品种也会不断优化、更新。”向权说,结合市场反馈,他们淘汰掉“金手指”,新增了“妮娜皇后”等品种。目前,基地仅有8个葡萄品种,但都属于人无我有的优质品种,受市场影响较小,均价保持在40元一斤。

“下一步,我市将整合科研创新力量,鼓励‘土专家’‘田秀才’加强品种繁育,着力解决品种多而不强、有而不大的问题。同时迭代升级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小水果新品种、新品系,牢牢掌握特色经果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销售的话语权。”市农业农村委种业处处长白洁说。

打造“爆品”
加工是水果价值的“放大器”

同样是水果种植大县的巫山,则用精深加工来提升脆李的附加值。

巫山脆李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经过不断升级发展,已成为我市一张特色水果“金名片”,带动超两万户果农增收,品牌价值达27.64亿元,位居全国李类品牌价值榜第一。

此前,巫山脆李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

2021年7月,巫山脆李上市销售的旺季遭遇了连续暴雨,暴雨打落了不少果子,李子裂果现象也较为突出,影响了产量,果农们损失不小。另一方面,当年贵州蜂糖李大举“进攻”重庆市场。

面对“内忧外患”,巫山召开脆李发展专题研讨会,其中一项议题便是如何发展脆李的深加工。

作为参会代表的邱立印象深刻。“当年巫山脆李地产批发均价由7块多降到了5块,还有十七八万亩脆李没投产。如果这些果子全部挂果,脆李价格势必会继续下跌。要保证果农的收益,只有靠加工。”

当年,巫山便成立了国有平台公司重庆振兴农业集团,开展脆李的深加工,邱立担任副总经理。公司经过一两年的研发,借鉴白兰地的工艺,推出了脆李酒。

今年2月,巫山脆李特色加工产业园成功建成,产业园新建的3条生产线可生产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面膜、脆李月饼和脆李果脯等衍生产品。

邱立告诉记者,一条生产线一小时能“吃掉”10吨李子,平均20斤脆李可酿1斤脆李酒,一瓶500毫升的脆李酒价值400多元,相比过去价值提升了近20倍。更重要的是,有了加工兜底,残次果也能变废为宝。同时李子鲜销的价格也更有底气,今年地产均价稳定在7块多,鲜果零售价最高30元一斤。

依托加工,重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打造了多款蓝莓“爆款”产品。

公司总经理向可怀说,为了应对蓝莓产业扩张导致的价格“大跳水”,公司投资约1.2亿元,上马了6条生产线和一个最大库容量为1万吨的冻库。如今,蓝莓NFC果汁、蓝莓酒、蓝莓酱等高附加值产品相继问世,价格较鲜果提高了10多倍。

目前,全市爆款“土特产”已先后具备精深加工能力,并培育出不少特色品牌。比如以梁平柚为原料精深加工的奇爽、柚小仙,柠檬加工的汇达、檬泰生物,柑橘加工的森美橙汁、派深百、新橙元等。

“接下来,我们将鼓励引导加工企业加快特色水果衍生品的开发,力争打造一批‘爆品’,提升重庆特色水果尤其是柑橘、柠檬加工在全国的影响力。”市农业农村委加工处处长张新说。

记者手记

种植户要学会讲好水果故事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不少种植户拿起手机、自拍杆等“新农具”,在田间地头带货自家的水果。

好吃的水果满大街,消费者凭啥选中你家的水果?背后考验的,不仅是水果的品质,还有种植户讲故事的能力。

处在情感交互时代的我们,不光是消费产品,更注重消费体验。

江津柑橘种植大户贺君丽开展果树认养,定价520元,给果树赋予了更多爱的意义:经历春耕、夏养、秋护、冬收,一个个柑橘从小小的果子慢慢变得圆润、饱满。这个过程,如同满怀爱意期待孩童的成长。最后认养人收获果树上的所有果子,获得爱的回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抹乡愁,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对他们来说,在乎的也许从来不是那一篮柑橘、一袋米,而是‘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贺君丽说。

7月8日,网名为“水果匠人·李小满”的微商,在记者所在小区群发了一则“3斤荔枝158元”的网购信息,很快就有十多人响应跟单。

市场上一斤荔枝最贵也就20多元,为啥消费者会为50元一斤的“天价荔枝”买单?“李小满”的秘诀是讲清楚产品的来龙去脉:产地是哪里,果园环境会发到群里,还有农残检测结果等信息。这款荔枝是他实地考察了多家果园,品尝了几十个品种后推荐的。

因此,无论是种植端还是经销商,要在市场中突围,讲好每种水果的故事,才能让消费者对待字闺中的“土特产”留下深刻的记忆,才能让“土特产”有更多的“文化味”,进而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愉悦。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