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永川好米好在哪儿?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9-03
字体:

秋天拿起画笔,把重庆永川五彩斑斓的田野抹上了灿烂的金色,处处可见丰收的盛景。

“看着这成片的稻谷成熟,我这心里就踏实。”永川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种植大户龙祖兵面露喜色。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家种植的新米将陆续销往各大城市,登上消费者的餐桌。

黄瓜山牛骨头大米是最具永川地方特色的优质稻米,具有颗粒饱满、颜色通透、油光亮丽、香滑可口等特点。如今,黄瓜山大米凭借品质优势,每公斤稻谷均价比普通水稻售价高,加工成大米后售价也会高出不少。

不单单是黄瓜山牛骨头大米,近年来,永川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同时,持续推动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鲜乡龙品”的虾稻米、年丰米、鲜香米,“涨谷大米”加工的朱沱米、景圣新米王等成功培育,永川稻米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路。

竞争力 优良品种+高质技术

烈日炎炎下的稻田纵横交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乡村田园美景甚是喜人。

地处永川南郊的黄瓜山村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重庆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在黄瓜山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3648亩。

孔丘,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委会主任,这个收割季,他几乎天天都出现在田埂边。自2009年农村实行种粮直补以来,黄瓜山一带的黄瓜山村、双楼村、高新村的村民就开始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而追溯黄瓜山大米的“米史档案”,创新、绿色、科技始终贯穿始终。

说起核心竞争力,孔丘滔滔不绝,使用优良品种、全程高标准机械化种植、农药化肥“双减”绿色种植……“当然,使用的肥料也是富含高磷钾肥和多种微量元素的牛骨炭灰(牛骨头烧成的灰),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孔丘说。

作为重庆传统的产粮大区,永川从未停止在产粮路上奋进。2023年,永川本土成立的农助理(重庆)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助理公司”)就在仙龙镇实验种植了有机富硒米,经认证达到有机标准后成功推向市场。

今年,农助理公司又继续为当地吉安、仙龙两镇提供技术和人员的支持,参与播种了近10000亩的富硒水稻。同时,公司继续研发新品稻米,试验种植了针对老年人的富锶大米、针对儿童的富锌大米和针对糖尿病人的富铬大米,经检测,也远远超过预期的效果,预计明年就将推出系列功能性元素大米,为消费者购米提供更多选择。

强化优良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无疑成为永川促进粮食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稳步提升的“法宝”。

目前,永川共有稻虾米、鲜香米、朱沱米等10余种大米,并全面推广工厂化基质育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农药减量增效防控等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缓混侧深施肥技术。这也成为永川本土大米品牌的共同“名片”。

助推器 高标准农田+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永川区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坚持“市、区、镇街”三级联创,集成示范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仙龙镇、朱沱镇、临江镇等镇街为重点,规模连片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超千斤创建示范,力争通过间套作创“吨粮田”,全区建立百亩攻关田30个、打造千亩级示范片20个、建设万亩级示范片5个,做好典型示范带动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10万亩以上。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谢斌介绍,示范片上技术集成推广,实现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农田成片连方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大规模生产的稻谷品质更加稳定可控。

何以见得?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随之而来的“福利”在永川田间地头随处可见。

“零散的小块田连接成片,大马力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自走式植保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一系列农机设备才能更好地作业。”种粮大户李刚说。

谢斌介绍,截至目前,永川耕地面积82.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0.89万亩,目前已建高标准农田76.42万亩,占比为92.71%,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上的高标准农田66万亩,占比为93.12%。“这为品牌化所必需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永川强化农业技术服务,目前已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3个。在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永川多地还出现了“无人”收割的场景。在收割机上安装无人驾驶设备,无人驾驶收割机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行进和作业,农机手可以在田边甚至室内进行“1人对多机”的操控与管理。“耕、种、管、收”全程、多机协同无人化作业技术逐渐形成。

销售广 农企合作+基地直采

从8月22日正式开镰,永川区仙龙镇、吉安镇和泸州市泸县立石镇已有1000余亩水稻归仓。这批水稻一改过去“各回各家、各找市场”的散销模式,由重庆市永泸强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一组织,分批次进入重庆“大市场”。最快9月中旬,首批400吨新米就会进入重庆新世纪百货超市开售。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拓宽本地优质大米的市场销路,永川畅通全渠道采配销流程,为大米搭建起一条从农田到消费者餐桌的直达桥梁。

相比于以前传统的农户零散销售和单一渠道的电商直播,永泸强村公司的销售模式便是永川优质稻米走进市场的一次有利探索。

作为川渝地区农村集体首个跨省市公司,重庆市永泸强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绿田湾”助农团队和重庆新世纪百货签下三方购销协议,成功拿下首个“千万级”订单。

“根据双方协议价格,现在每吨大米比市场价格高出100元。”强村公司负责人周先进算了一笔账,“我们全程实行机械化采收,这样每亩预计还可节约成本150元。”

而在今年9月,永川区吉安镇和泸县立石镇共同出资的大米加工厂也将在吉安镇寒泸村开工建设。“待大米加工厂建成投用后,可日产大米50吨,到时候两地的大米可实现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周先进说。

对于这种基地直采的方式,重庆新世纪百货采销总监杨毅认为,基地直采的意义就在于能够从水稻播种、收割、运输等流程都进行溯源、把控。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对于历年来永川区的粮食安全工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谢斌有着精准的认识。今年,永川的60余万亩水稻预计总产量达35万余吨,同比增长2.7%。谢斌表示,永川区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机械化和水稻绿色统防统治,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涂燕 潘玥希 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