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让乡村治理有效,为村民幸福“加码”——重庆创新举措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2-05
字体:

新华网重庆12月5日电(李海岚)大山大水的重庆有9000多个村落,7万余个村民小组,乡村常住人口超过900万。如何让乡村治理有效,为村民幸福“加码”?近年来,重庆市探索推行“清单制”“院落制”“积分制”等乡村治理形式,坚持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走出一条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乡村善治之路。

“清单制”助力基层减负 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

基层负担过重,不仅影响基层干部工作效率,也制约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

如何创新举措为基层减负,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在重庆市渝北区,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证明清单“四张清单”,让基层干部干事有标尺,干什么、不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楚明了,村委会行使职责更有依据、更有底气。

据介绍,渝北区系统梳理村级组织自治具体工作23项,在全区行政村全覆盖搭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平台,大力推行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五事工作法”,让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成为现实,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

“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过去‘啥事都要干’,大家工作有时候腾不出手脚,也找不准方向。”一名村干部说到。现在,全区各村有了“主业”清单,责任边界厘清了,村级组织更能集中精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区村集体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17亿元、经营收益4.2亿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连续四年位居重庆市第一。

“村里早期建设的养猪场管理不规范,群众多次到村委会反映,但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对养猪场经营者进行劝说引导。”渝北区统景镇远景村干部游小峰表示。随着“负面清单”的出台,事情出现转机。这张清单对执法事项划出一道“红线”,清单出台不久后,在渝北区环保等多个部门的推动下,远景村的养猪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有了这个清单,我们就能对不合理的工作任务说‘不’,也能腾出时间精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统景镇长堰村党干部陈传普对此感触颇深。

“四张清单”厘清了基层组织职能边界,疏通了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末梢神经”,真正把“事务清单”变成了“成绩清单”。

数据显示,自“四张清单”实施以来,渝北区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和生态林基地20万亩、高山绿色设施蔬菜基地20.5万亩,建成全国首个数智化无人果园,打造了大盛镇“宿于·龙槐山院”、玉峰山镇“龙门·璞村”、木耳镇“白云·粮粟”、兴隆“礼朝屋基·重庆院子”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和艺术乡村,2024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9.6亿元。

目前,“清单制”已在重庆各个区县落地,覆盖8600个村,覆盖率97%以上。

“院落制”细化治理单元 有效促进乡村发展

院落治理是乡村治理最基本的“细胞单元”。重庆市鼓励探索“院落制”,以自然村落为基点,每30户左右设立“大院”,推选乡村“五老”、新乡贤等任“院长”,细化治理单元,破解村大面广治理难题,有效促进乡村发展、乡风文明。

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该区积极探索乡村院落“微治理”,形成葛兰镇“湾长制”、新市街道“聚闲亭”、龙河镇“湾落文化”等一批乡村治理改革经验,走出了具有长寿特色的新时代乡村治理新路子。

“以前遇到什么问题要去村委会反映,现在有了‘湾长’,解决问题是越来越方便。”长寿区葛兰镇盐井村的村民正在院坝里悠闲地聊着天。

一提起“湾长制”,村民们就有说不完的“漂亮话”。近年来,葛兰镇盐井村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党组织引领,注重资源整合,以“湾长制”为杠杆,制定《湾长管理制度》《湾长考核办法》和《湾长辞退办法》等规章制度,自上而下延伸触角,自下而上发动群众,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今年72岁的李兴成是盐井村4组陈家湾湾长,已连任9届湾长,他在乡村院落治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特殊人群关照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群众事务代办员等,充分发挥着联系干部群众桥梁纽带作用,是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的“关键人物”。

这些年,这些“关键人物”带领着盐井村的产业发展:利用农闲时间召开“院坝会”“湾落会”;与群众商讨并落实村级产业规划;培育出一批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引领示范和共享技术、市场,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乡村院落治理,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长寿区龙河镇以“湾落文化”为纽带,以一餐“豆腐宴”、一场“寿影展”、一次“龙门阵”共叙邻里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乡村院落治理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璧山区则创新推出区、镇、村“三级院坝会”,建立闭环工作机制,构建起“干部工作在群众中、群众活动在集体中、组织扎根在乡村中”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切实把群众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在村社、化解在院坝、回应在身边。从春耕生产到人居环境整治,从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到民生短板弱项,“院坝会”在璧山区处处可见。目前,该区全覆盖建立院坝1428个,累计召开“三级院坝会”超1.1万场。

一场场温情的“院坝会”如同一首首和谐的演奏曲,激发了村民的热情,也激发了乡村治理的活力。截至目前,重庆市已超3600个村开展“院落微治理”,占行政村总数40%以上。

“积分制”遍地开花 “兑”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初冬时节,行走在忠县石宝镇两河村三组的“黑石子小院”,墙面、道路干净整洁,柴草农具堆码整齐,院落旁的菜园里,柑橘、白菜、小葱等农作物种植其间,井然有序。

“自从有了积分制度,我家的肥皂、洗衣液、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再也没有在外面买过,志愿服务不仅让我们的院落更加干净整洁,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院坝里,村民邓大奎喜笑颜开。

近年来,两河村不断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度,实现服务积分电子化管理,采取“一户一卡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评比”方式进行量化管理,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可换算成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两河村还在忠县首次实现服务积分管理电子化,会员个人情况、服务图文资料等都在“云端”保存,每名会员可凭卡随时查阅自己服务群众情况。

“小积分能换来大文明,积分制的设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便利,让群众得到实惠,也为进一步提升乡风民风积蓄能量,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两河村老党员邓子忠说。

在石柱县,当地鼓励村民以“善举换积分”,将爱党爱国、爱村爱家以及乐于助人、整洁环境等行为,兑换成相应分值,存入以家庭为单位的账户。把乡村振兴积分延伸到各领域,积分结果转化运用为物质兑换、精神奖励、政策支持三类,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截至目前,石柱县229个涉农村(社区)积分管理开展率100%,农户参与率达到88.6%。

涪陵区以乡村治理积分作为享受金融优惠政策的依据,通过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对资金的需求,突破积分奖励形式的限制,形成正向激励,优化民风民俗,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提升了村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目前已有1169户村民通过积分制享受到金融优惠政策,在乡村治理中形成了比积分、比信用的良好氛围。

群众用“服务”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以小积分“兑”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重庆还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立足农民群众爱用、愿用、管用,开发首个以农村院落为单位的数字乡村治理“小院家”应用场景,并在5个区县、35个乡镇开展试点,家庭困难 “一键报贫”、居民诉求“一键通办”、乡村治理“一网揽尽”,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数智化赋能,不断健全乡村善治长治长效机制,让巴渝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截至目前,“小院家”运用推广覆盖全市38个区县、2100余个行政村、1.2万个院落、100余万村民,被纳入重庆市首批接入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特色应用,入选全国数字乡村试点优秀案例。

乡村治理有效果,群众幸福才能持续“加码”。未来,重庆市将继续深化乡村治理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力争到2027年建成1000个“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的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