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85万亩 预计全年可达到200万亩
今年,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首次被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要求以粮油作物耕、种、防、收四个环节为重点,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180万亩。
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程?目前进展如何?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近日,负责该工程的市农业农村委、市供销合作社两家责任单位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现阶段,推动农业现代化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服务主体去完成,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实际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过程,就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改善资源要素投入结构的过程,也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过程。
实践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加上完备的社会化服务,更适合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
今年,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财政局、市供销合作社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分解下达工作任务,同时积极争取到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16309万元,着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市供销合作社还依托“村村旺农服通”线上平台,推动服务主体、设施设备、农机操作手等上线登记,形成全市范围内农机调度功能,全市已上线注册服务主体462个,登记农机8554台套、农机手1723名。
线下则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与区县供销社、基层组织共同搭建上下贯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已与区县供销社合资成立了21家智慧农服子公司,以基层社为载体,打造了427个乡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以农村综合服务社为载体,建设了4103个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络点,进一步织密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目前全市已探索推广出“保姆式”全托管模式,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缺技术、缺设备、缺市场等问题;“菜单式”半托管模式,着力解决单个农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等问题,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订单式”全链条模式,着力发展从生产投入、管护服务、技术指导、融资贷款、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订单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反映良好。
比如,璧山区一囤水田建设项目,通过开展7400亩机耕环节服务,有力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北碚区三圣镇四平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澄江镇民权村经济联合社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经营性收入80万余元等。
经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已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8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00万亩。期间探索实施的《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效能》等8个典型案例还面向全国推介。
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支持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16309万元,用于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村村旺农服通”平台已上线注册服务主体462个,登记农机8554台(套)、农机手1723名。
目前,全市已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85万亩,预计全年可完成200万亩。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