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地处重庆中心城区东南部,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90%的区域是美丽乡村,60公里长江岸线风光秀丽,是重庆中心城区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近年来,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倾力打造独具巴南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注入新的活力。
党建统领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大伙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说出来。”
“我们社的水管要不要改,收集下大家的意见。”
……
近日,在巴南区接龙镇,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会正在召开。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村庄的发展大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而是接龙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激发村民自治热情的生动实践。
“以前,村里的事情我们村民很少参与。”接龙镇的一位村民感慨地说,“但现在不同了,通过院落议事,我们可以经常直接参与到乡村发展中。”
经过大家商议,接龙镇买了新的饮水管,在刘家山社安排人员接入石林山寨林基水库的饮用水,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饮水问题,确保了接龙镇桂兴村720户村民的饮水安全,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党建统领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所在,院落议事是巴南区深入推进党建统领乡村治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巴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巴南区以“党建统领·百村振兴”为总抓手,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巴渝和美乡村。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抓住党员这个“先锋队伍”,以“小院议事”“积分奖励”“环境卫生大家谈”等多种方式,激发村民自治热情,实现民主决策、共建共治,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村庄事务决策当中来,有效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助力全区城乡融合发展。
巴适小院 引领和美乡村建设
在巴南区,有一种独特的乡村风貌正在悄然兴起——巴适小院。这些小院以“环境舒适、治理舒畅、文化舒心”为标准,成为了巴南区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南泉街道自由村团山子小院是巴适小院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走进这个院落,整洁的庭院、平坦的道路、焕然一新的房屋,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和美乡村带来的幸福生活。
“以前,我们这里的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出行特别不方便。而且家禽散养,鸡鸭到处跑,很多人都不太注重自家屋头的环境。”团山子小院的一位村民回忆道,“现在可好了,路修宽了,环境变美了,还有了专门的休闲活动场所。我们平时可以在这里散步、聊天、下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巴适小院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巴南区相关部门的精心规划和有力推动。为了打造具有巴南特色的和美乡村,巴南区积极推广巴适小院建设,通过完善建设标准、创新推进机制、发展庭院经济和加强环境整治等措施,打造了一批批美丽宜居的乡村院落。
“我们鼓励小院群众通过闲置房屋出租、种植认养平台、订单式养殖,不断增加农户庭院经济收入,大家的钱袋子更鼓了。”南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团山子小院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以点向面逐步推广至全村。
巴南区坚持农民主体,通过政府引导、产业驱动、能人带动、联建帮扶等措施,2024年建成6个和美乡村先行村,65个和美乡村推进村,建成巴适小院186个,带动了数千户村民增收致富。如圣灯山镇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周边的“巴掌地”集群式发展“花木+”产业,在沿滩村新家咀巴适小院等发展花木产业,实现了年人均收入3.5万元以上。这些小院不仅成为了巴南区乡村的新名片,更成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创新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巴南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巴南区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的611原乡美村项目便是其中的典型示范。2023年,该项目业主通过竞拍取得重庆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开展以来的首批入市地块。今年11月21日,该业主又竞拍取得一宗地块,累计竞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4.74亩,成交价款 1733.46万元,为沙井村带来约659万元发展资金。
据悉,该地块用于建设611原乡美村项目。项目围绕“养生文化”进行建设,并计划深入挖掘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集康养文化教育、生态旅游、农耕体验、艺术写生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基地。
“这个项目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环境,还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巴南区城乡一体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来我们巴南乡村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农产品也有了更好的销路。”
据介绍,在611原乡美村项目中,巴南区不仅落地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还创新推动城市人才入乡落户,吸引城市人才落户在巴南农村。该项目业主向科学作为城市人才,也落户在了惠民沙井村,成为了当地的村民。
“作为沙井村土生土长的农二代,我出生在这里,年少时因为读书,把户口迁出了乡村,现在因为巴南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政策,知道有可能落户沙井村,我心里真的很激动,立即就提出了申请。”611原乡美村项目负责人向科学感慨地说,“这次落户让我有了归属感,作为沙井村人,我也多了一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责任。”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巴南区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退出机制。通过签订退出及后续盘活协议,实行“退出—利用”闭环管理,促进了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转。
“我们村里有不少进城务工的村民,他们的土地和宅基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惠民街道辅仁村党委书记刘茂介绍道,“通过有偿转让和退出机制,这些闲置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也为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
据了解,巴南区为深入探索农村产权要素有序入市流转交易路径和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交易机制,2023年建成全市首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把土地、林地、农房、涉农知识产权等要素放到平台上流转交易,今年还实现了重庆首例规范化“涉农采摘权”交易。
截至目前,巴南区已推进13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面积78.7亩,金额约8855.82万元;城市人才落户6人;农民农村权益有偿退出64户,兑现农民补偿350余万元;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10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达189宗,交易额达2.47亿元。
未来,巴南区将继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改革,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吴志杰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巴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