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通过采伐更新、抚育复壮、择伐补造等措施,加快低产低效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改造
●2024年,我市在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上先行,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扶持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企业+”“林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多式联营
作为全国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我市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在林地规模经营、林业投融资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林改向纵深发展。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06%,活立木蓄积量达2.74亿立方米,一场让“山林增绿,林农得利”的改革,唤醒了莽莽群山。
林相林分改造
马尾松纯林重获生机
初冬时节,在位于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的“重庆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项目”现场,成片的松林挺拔,郁郁葱葱。“经过改培后,2024年全区病死松树由2020年的5987株下降到3567株,松材线虫疫情发生面积下降至8.23万亩。”梁平区林业局林改办负责人李启立介绍。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024年,梁平区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将原本分散的2万余亩马尾松纯林集中起来,采取块状皆伐+树种更新、间伐+补植补造等手段,进行林相、林分改造。
“我们划分了保留带和改培带,在保留带内按照去弱留强、去病留壮、去松留杂的原则进行科学间伐;在改培带内保留健壮马尾松和阔叶树,对松材线虫病发生严重、病枯死木多的林分进行块状采伐,补植珍贵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和防火树种等,降低马尾松比重。”李启立说。
通过实施“两带手术”,试点区域内的马尾松比例降低了40%,补植栽种珍贵树种和彩色树种1.69万亩,形成典型的针阔混交林。
集体林面积大、分布广,增绿空间大。2024年,我市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通过采伐更新、抚育复壮、择伐补造等措施,加快低产低效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改造。各地科学划定天然林和公益林范围,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重点实行了林农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进一步落实采伐“减证便民”措施,为林农带来了便利。
点绿成金
林地长出“金疙瘩”
初冬时节,城口大巴山林下天麻迎来采收季。最近,该县周溪乡龙丰村村民每天穿梭在山林间,忙着采挖、分拣天麻。
近年来,当地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平台公司城口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林地收储,推动“国储林+林下经济”建设。
山林中,67岁的龙丰村村民华永方小心翼翼地刨开落叶和泥土,将一个个胖乎乎的天麻挖出,放进背篓。林地收储后,她将获得3笔收入——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林地流转金、林地成熟主伐时木材分红金、参与林地管护的打工收入。
“现在我一年收入有3万多元,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华永方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城口县已完成林地收储70万亩,发展起天麻、淫羊藿、大黄、独活、黄连等多种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实现多种经营总产值7000多万元。
新思路应对的是新情况、新形势。在上一轮均山到户后,林权分散化、破碎化等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单家独户不利于规模经营,林农普遍缺少资金、技术不强、经营理念落后,跟不上林业现代化步伐。
2024年,我市在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上先行,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扶持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企业+”“林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多式联营。
结合重庆山林特色,各地提高木本粮油、木材等初级林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木竹加工、木材贸易、林果加工产业,适度发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富民产业,森林集约化、科学化、品牌化经营效益持续释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发展经济林面积超160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超570万亩。
复合利用
节地更生态
“这里原本是片杂乱林地,改造后的林下空间得到合理利用。”万州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在全市率先制定了《林墓复合利用建设规范》,明确在不改变用地和林地性质,并确保森林郁闭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林地开展林地墓地复合利用,相比传统公墓可节约90%以上土地指标,有效破解了墓地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
在修建墓园时,当地有意识打破了传统安葬方式,不留坟头,提倡墓碑小型化、微型化,同时,利用山区林地的自然坡度因地就势设计墓区,完全保留了森林原有景观。
譬如,作为家庭墓葬的森林之歌主题墓区,被设计为钢琴的样式,一个墓位可以安葬十名逝者。掩映在桂花、香樟、楠木等景观树下的墓位,显得郁郁葱葱。
“与自然融为一体,一直是我父母的心愿,这也是尊重生命的一种方式。”万州市民龚显赫说。今年,他将父母的骨灰从万州城区迁到了这片森林墓地中,成为他理想中的亲人安息之地。
目前,甘宁镇“森林与墓”农村公益性公墓已整合150亩林地资源,一期林墓复合利用审批面积约29.3亩,已修建了生态墓位600个,安葬25个。
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中,我市复合利用林下空间推广节地生态葬,截至目前,已有万州、丰都、武隆等地因地制宜推行了竹节墓、草坪墓、艺术墓等。各地在试点中明确了不改变林地用途,避让各类自然保护地,不占“天然林、公益林、国有林、优质乔木林”等要求,倡导尽量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推行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鼓励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等。
接下来,我市还将立足资源禀赋,探索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把森林打造成“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力争到2027年,重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