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美丽重庆建设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必答题”。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总书记深情牵挂着巴山渝水,殷殷嘱托激励着山城儿女。
美丽重庆建设吹响“集结号”,出台实施《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以治水为重点迭代升级推进“九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美丽计划”如何照进现实?12月23日起,上游新闻聚焦美丽重庆建设推出《“绿”动新重庆》系列报道,发掘有重庆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密码”,多维度展现新重庆建设中的美丽蜕变,奏响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最强音。
走进重庆的乡村,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它们的生态底色,一抹“青绿”尤为适宜。
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重庆各地积极开展“治乡”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水平,闯出了一条条高水平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的新路子,绘就出“只此青绿”的山水田园新画卷。
“植”此青绿
放牛村成为了“园林村”
曾经的山坡荒地,如今的“世外桃源”。在重庆南山的后山,坐落于此的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已经成为了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打卡地。错落有致的村屋、精心打造的盆景、争奇斗艳的花田……汇聚于此,便是一幅田园山居图。
“和过去相比,如今的村子真的是太美了!”说起放牛村,村民谢淑蓉感慨良多。放牛村在以前可谓“村如其名”,村民们靠放牛、种地为生,牛粪、杂草、污水随处可见。同时,受制于坡地缺少良田,产业发展不起来,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差。
为了寻求改变,南山街道对放牛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整洁庭院工程。同时,放牛村以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基础,以“植”入手,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观光旅游、特色民宿三大农文旅产业,带领群众打“山水牌”,吃“绿色饭”,走“生态路”,已经成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园林村”。
三大产业可谓一脉相承,让整个村子的资源都得到了盘活利用发展,村民们的工作也从种田放牛变成了栽花种树,共建共享绿色发展。
村民肖庆亮便是在村子绿色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一位“弄潮儿”。他和父母经营盆栽生意20年,如今每年都能有上百万元的收入。“村子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
与此同时,放牛村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打造杜鹃、金弹子、罗汉松等10余个“南山盆景”品牌,为“肖庆亮们”的园丁事业赋能加码。通过建立“股份+合作”联营机制,形成全产业链条,全村花木种植面积达3600余亩,年销售规模2千余万元。
挣到养花钱,吃上旅游饭。2020年,放牛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了林阁花木种植股份合作社,发展“村景合一、全域经营、景区运作”的乡村旅游,建成南山杜鹃园、铜锣花谷等特色农旅观光园区,举办“南山樱花节”“寻美放牛村”等活动,生态旅游收入超1亿元。
一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这背后同样是大市场。村子盘活闲置农房58栋,打造精品民宿43家,带动1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3000余万元。
种植的盆景吸引游客购买,游客来了又能够照顾民宿生意,而民宿里的盆栽再招来更多人来购买盆栽……放牛村党支部副书记赵秋南说,“花卉苗木+特色民宿”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已经形成了放牛村独有的“乡村公园迎人—特色民宿留人—花木产业吸人”的良性长效发展生态圈。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乡村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进入到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全市将通过提档升级、串点连片、以强带弱等多种途径,开展巴渝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不断扩大建设成果。到2027年,力争每个区县建成6个以上巴渝和美乡村跨村域、跨镇域片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区县为单位全域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区县全域干净整洁、整体和美。
“治”此青绿
“臭水沟”再现水清岸绿
高水平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尤为重要,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过去,乡村里的黑臭水体如同一道道“伤疤”,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对村民们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如何为乡村“祛疤”,还水体清净?重庆于2023年11月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写入2024年重庆重点民生实事清单,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的决定”第6号总河长令。
在不少区县,针对农村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这个特征,开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北碚区静观镇王朴村便是先行者之一。
来到村子,位于油坊河末端的湖库——美丽湖,如今成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打卡地。为何取名“美丽湖”?其中的故事,源于一次“蝶变”。
以前,这个湖库与它如今的名字“大相径庭”,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臭水沟”。北碚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油坊河沿线因为场镇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雨污管网错接、局部雨污合流以及沿岸种养殖污染、河道底泥释放等原因,有2000米左右水体常年出现黑臭、泡沫滋生等现象。
为此,当地采取前端截污控源、河道清淤疏浚、沿岸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湿地等措施,持续净化水体。目前,油坊河已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美丽湖的故事也通过湖旁打造的美丽乡村生态展示馆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王朴村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江津区白沙镇滩盘社区。
滩盘社区紧临长江,场镇内有一条穿场而过的雨水沟渠,长度约1800米。由于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加上部分村民散养家禽、丢弃垃圾,导致沟渠底部积累了大量淤泥,水质逐渐变黑变臭。
经过多次现场踏勘和反复论证,当地按照“一水一策”编制治理方案,开展控源截污、河道整治、清淤疏浚工作。创新通过由社区集体组织自治,工期大大缩短,仅用3个月便实现了水清岸绿。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共动态排查建档农村黑臭水体1255个、面积299万余平方米,累计完成治理1187个,消除黑臭面积约286.2万平方米,约71.68万村民群众受益,26个区县已初步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