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重庆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1月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小寒时节,记者在垫江县长龙镇龙安村种植大户谭正平家的40多亩蔬菜基地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忙着收菜、洗菜、装车。另一侧,谭正平开着拖拉机在田里来回翻耕。“现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提高了。培训一结束,我就买了这台‘铁牛’,用起来省时省力方便得很。”他说。
谭正平在长龙镇种了10多年的地,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10亩,再到如今的50亩,规模扩大的同时,有了新的烦恼。“一直想开拖拉机实现机械化耕种,但由于自己不懂技术,只好每年出工钱请机手。”他说,去年6月,在参加县农广校组织的现代农机与社会化服务、电商直播等培训后,他掌握了农机操作技术,还学会了线上带货卖蔬菜。
近年来,像谭正平一样对新技术、新经营理念、新管理模式有强烈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加,针对这些农民的培训也越来越多。
“每年都在搞培训,但有含金量的并不多。”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全市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以来,每年市、区(县)、乡镇(街道)都会开展各种培训上千场次,但这些培训在课程安排上,传统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较多,而农民需要的农机使用、电商销售和经营管理等课程较少,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为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近年来,全市选聘了熟悉“三农”、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建市级师资队伍3600余人,区县级师资队伍1.2万人。同时,依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农民田间学校、科技小院等平台,对高素质农民“一对一”“多对一”“手把手”开展后续跟踪服务,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们改变过去由政府“下单”的培训方法,改由农民“点单”选择自己需要的培训课程。比如,开设了民宿经营、电商直播、合作社现代化管理等30多门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新型经营主体的需要。同时,结合农民年龄以及文化水平差异,分层分级开设若干个小班进行精准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方便农民学习。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万人。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健全教育培训、评选认定、动态管理、扶持激励等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举办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培育更多高层次、高水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