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重庆数字乡村建设领跑西部,智慧引擎驱动乡村蝶变

--

日期: 2025-01-2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1月19日,在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题记者会上,市政协常委、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董事长吴在学介绍,重庆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43%,在西部独占鳌头,标志着重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抢占数字高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的“数字动力”。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效率效益双飞跃

在潼南区太安镇的奉民菜园,数字化浪潮正彻底重塑农业生产模式。步入番茄种植区,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饱满圆润的小番茄,周身洋溢着浓厚的“科技气息”。传感器如同忠诚的卫士,紧紧盯着土壤的湿度与肥力变化。一旦数据偏离最佳区间,智能水肥灌溉系统瞬间启动,精准控制养分与水分,确保每一株番茄都沐浴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这一数字化变革带来了惊人的成效:水肥使用量锐减30%-50%,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以往需要10人辛勤劳作的任务,如今只需1人借助智能设备便能轻松驾驭,农业生产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不仅如此,无人机也在园区上空大展身手。它们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巡检,实时采集高清影像。智能预警系统宛如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病虫害,迅速生成防治方案,并标记重点区域,发出及时警报。更为精妙的是,无人机还能锁定棚内长势最佳的植株,将其全生长周期数据与基础生长模型对比分析,不断优化模型。经过反复迭代升级,最终打造出最契合潼南本地的作物生长模型,为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的全方位赋能,让蔬菜产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相比传统种植提高了4至5倍。其中,奉民菜园主推的银河系列小番茄,亩产量高达万斤,每亩产值可达4万至6万元,收益在1.6万元到3.8万元之间,成为了数字化农业的耀眼典范。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治理,守护安全与安宁

数字技术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更成为乡村治理的得力助手。曾经,农村的化粪池、沼气池、鱼塘等区域,由于传统人工监管的局限性,安全事故频发,成为村民心头的隐患。如今,AI监控设备与前端感知装置组成了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365天、24小时不间断守护着乡村的安全。

电子围栏能够精准识别靠近危险区域的人员,第一时间触发警报,将人员安全驱离,并同步上报至管理平台。一旦有害气体浓度超标,自动排风系统便会迅速启动,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些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让乡村更加安全、有序。

全市多点开花,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提速

潼南区的数字化转型,仅仅是重庆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巴南区天星寺镇,“四联共治·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模式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绘就了一幅乡村善治共富的崭新画卷。在开州区,农业数字化综合体系让蔬菜大棚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效智能的“超级工厂”。在酉阳,数字技术实时收集稻田生长、蟹田养殖、直播销售等数据,为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拓展销售渠道提供了强大支持。

从城市周边的乡镇到偏远山区的村落,重庆各地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乡村蝶变正在巴渝大地精彩上演。通过数字化赋能,重庆不仅让乡村振兴有了“智”的支撑,更有了“质”的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智慧乡村建设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与日俱增。

展望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