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基地迎来“铁甲战士”
-- ——“农用坦克1#”开启山地智慧农耕新时代









4月20日,在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柑橘基地里,一场悄然而至的农业生产变革拉开帷幕。随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研发的“农用坦克1#”无人驾驶平台缓缓启动,履带沉稳地碾压过那片黏重的红壤,精准且利落地完成360度原地掉头。曾经被传统农机视为难以涉足的“禁区”的山地果园,如今终于迎来了它的专属“铁甲战士”,开启了智慧农耕的新篇章。
现场直击:智能农机彰显“硬核”实力
上午9时30分,当技术人员在平板电脑上轻轻点下“启动”指令的那一刻,这台长2.0米、宽1.8米的履带式机器,宛如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正式开始了它的“表演”。
在柑橘树间距仅有2米的狭窄通道上,它凭借着精准的操控,沿着预设的路线稳步前行。凭借全地形三维数字底图,当遇到横斜而出的柑橘枝条时,自动规划出绕行路径,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
随后,尾部旋耕机的刀片缓缓切入土壤,在众人的注视下,仅15分钟,半亩原本黏重的红壤便被翻耕得疏松平整,深度均匀地达到了25厘米。现场观摩人员纷纷赞叹:“重庆山地多、地块零碎,这机器能在这样的环境高效作业,确实解决了大难题!”
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其动力系统的智能切换功能。当机器进入开沟模式时,系统仿佛拥有了自主意识,自动从纯电模式切换为油电叠加模式。与此同时,单边履带的动力分配瞬间提升,强大的动力使得机器轻松地将深埋地下的根茎等障碍物清除。重庆市农科院工程师张先锋介绍道:“这就好比给机器安装了一颗‘聪明的心脏’,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精准地判断并合理地分配动力。”
技术攻坚:突破山地农机三大关键难题
重庆,这座以山地地形为主的城市,山地面积占比超过70%。土地破碎、土壤黏重以及信号薄弱等问题,如同难以逾越的大山,严重制约着传统农机的发展,导致其机械化率不足国家平均水平。为了攻克这些“卡脖子”的难题,研发团队历经3年的艰苦努力,成功打造出了三大核心技术,为山地农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全地形智驾系统,犹如果园中的“数字慧眼”。“农用坦克1#”搭载了全球首创的“AI地形响应动态系统”,巧妙地融合了5G通信、北斗导航与RTK厘米级定位技术。这一强大的系统就如同给机器装上了一双敏锐的“数字眼睛”,能够生成果园的三维数字地图。在演示现场,记者亲眼目睹了系统的强大功能:它能够自动标识出柑橘树、沟渠、电线杆等多达12类障碍物,并根据这些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动态生成最佳的避障路径。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国民对这一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套系统赋予了机器如同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一般的智慧,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中自主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多模动力协同,形成动力匹配的“最优解”。行业首创的PHEV插电式混合变速箱,堪称“农用坦克1#”的一大核心亮点。它就如同为机器配备了两颗功能各异的“心脏”,能够根据不同的作业需求,灵活地切换动力模式。在进行除草作业时,机器可以轻松地切换到纯电模式,此时噪音低至60分贝,既环保又安静;而在面对开沟、深耕等重负荷的工作场景时,油电叠加模式则会迅速启动,强大的动力使得机器的脱困能力提升了3倍之多。此外,0-70马力的宽域动力系统,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山地农机的“小马拉大车”难题,与传统农机相比,能耗降低了25%以上,真正实现了动力的高效匹配和能源的合理利用。
模块化作业平台,仿佛一机多用的“百变金刚”。“农用坦克1#”采用了标准化的接口设计,这使得它能够快速、便捷地连接旋耕机、播种机、施药机等10余种不同的作业机具,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的功能,如同一位无所不能的“百变金刚”。在演示现场,技术人员可迅速完成从旋耕到除草的机具更换,整个过程高效而流畅。不仅如此,通过“双端互联”远程控制系统,农户们只需在手机端轻轻一点,就能够查看果园的数字孪生地图,实时调整作业参数,实现了“人歇机不歇”的高效作业模式,作业效率大幅提升30%。
产业变革:从传统农耕迈向智能数据农业
“这台机器成功解决了山地农机长期以来面临的根本性难题,其动力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周国民的这番评价,精准地概括了“农用坦克1#”的行业价值和重要意义。据专业测算,“农用坦克1#”的投入使用,可使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5倍以上,每亩的综合成本降低300元,这无疑将为山地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重庆市农科院信息所所长周蕊透露,目前“农用坦克1#”平台已经取得了2项动力系统发明专利,其核心技术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这标志着我国在山地农机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计划,年内该平台将完成5000亩的示范应用,这一举措将有力地推动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0%以上,为山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周蕊表示,“农用坦克1#”还将不断进行迭代升级,进一步完善视觉自动避障技术,实现多机协同作业的高效模式,并构建起功能强大的“农事大脑”智能中枢。在发布会现场,当“农用坦克1#”完成最后一项演示任务时,温暖的阳光洒在柑橘园里,机器表面那醒目的“农用坦克1#”字样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台备受瞩目的农业科技“新宠儿”,正以其钢铁般的身躯和强大的智能技术,打破山地农业千百年来的发展桎梏,引领着中国乡村向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正如周蕊所说:“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农民父老乡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一寸山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孕育丰收希望的沃土。”(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邓佳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