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年人工成本降低约50%,年产值两年增长两倍——一只鸵鸟解锁种养结合新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4-28
字体:

4月25日,一场春雨过后,天气微凉,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大足区宝兴镇月斧山家庭农场内,小白菜、黄瓜、萝卜秧等蔬菜长势喜人,田间地头绿意盎然。

因为不使用农药,这家农场曾经因为虫害、草患等导致产量大打折扣,苦不堪言。但2022年以来,农场专门请来一批“管家”,它们亲自进场除草杀虫,全年无休甚至还自带“有机化肥生产线”,让农场生机盎然。这群“管家”就是澳大利亚鸵鸟。

在“鸵鸟管家”的助力下,月斧山家庭农场的年产值两年增加了两倍、人工成本降低50%。不仅如此,“鸵鸟管家”解锁的种养结合新模式,为农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虫害草患曾屡治无果

2016年,月斧山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真勇回到老家宝兴镇杨柳社区干起了蔬菜种植。

“最初的种植面积仅有几十亩地,管理和经营压力不大。”陈真勇说,2019年,农场的面积扩大到400亩地,本以为将有新发展,迎来的却是诸多问题,其中虫害、草患、细菌病是阻碍月斧山家庭农场发展的三道坎。

“由于不打农药,农场的野草泛滥,有时大家拔完一两天就长起来了,又得重新拔,就连挖掘机都被草木根系死死缠住,无法施工。”陈真勇说,更让他头疼的是虫患和细菌病,尤其是跳甲虫啃食新鲜蔬菜,既影响长势,也让烂菜叶增多,衍生细菌病,如果靠人工去处理,成本太高,无法承担,只能看着菜烂在地里,造成大量浪费。

为此,陈真勇想了很多招。他把鸡、鸭、鹅放到未开发的荒地里,这些家禽可以消耗掉部分杂草,但大部分草杂它们都不吃,再加上体格较小,对松土没有帮助,整体效果较差。

后来,陈真勇又把羊和猪放到地里,倒是可以吃掉部分野草,但围栏拦不住它们,还经常破坏防护网,造成损失。

“多轮对比后,我发现常见家禽的食谱比较单一,许多野生杂草它们都不吃。”陈真勇说,他只能请人来处理,每年人工费都要支出七八十万元,利润大大降低。

“鸵鸟管家”轻松破题

转机,源自一场“意外”。

“有一次一个养澳大利亚鸵鸟的朋友找上门,想要农场的烂菜叶给鸵鸟当饲料,这正好能帮农场解决一个大问题。”陈真勇说,但农场面积太大了,靠人收集成本太高,便直接把鸵鸟投放到地里。

没想到的是,鸵鸟不仅吃菜,地里的各种野草、虫子、田坎边橘子树叶全都是它喜欢吃的,它们“扫”过的地方几乎没有多少野草残留。

为了验证鸵鸟对蔬菜种植的能起到多大作用,陈真勇专门找了两个菜地,分别安装了大棚,其中一个放了一只鸵鸟,另外一个任其自然生长。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鸵鸟‘管理’的菜地长势很好,没有什么野草,蔬菜也没有被昆虫啃食,另一个菜地恰好相反。”陈真勇说,深入研究后才发现,鸵鸟以杂草、昆虫为食,不需要额外投喂,粪便还富含氮、磷、钾,是天然有机肥,经发酵后施放到菜地,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鸵鸟在田间活动时,双足踩踏可疏松板结的土地,减少人工除草成本,实现“松土、施肥、除草”一体化生态循环。

很快,陈真勇便购买了20多只鸵鸟养在农场,等它们先把荒地的杂草、昆虫吃得七七八八,他再翻土种菜。

“一年下来,人工费只需要三四十万元,还省了上万元的肥料费。”陈真勇说,一只成年鸵鸟价值也有2000多元,从小到大靠吃草即可,零成本喂养,不仅帮农场解决难题,还创收了。

农场年产值两年增长两倍

当前,正值春菜丰收期,月斧山家庭农场的小白菜、黄瓜、萝卜秧、黄瓜等已陆续上市,番茄、莴笋、芹菜等蔬菜也将迎来丰收。

目前农场主要为市内30多个小区提供蔬菜,采取‘早晨采收、中午发货、下午到家’的12小时极速配送机制,日均配送量就能达数千斤。

“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成为农场的固定客户,主要原因就是蔬菜营养健康。”陈真勇说,去年农场完成了一批蔬菜的认证,包括11个“无公害”蔬菜品牌、3个绿色蔬菜品牌,这都得益于“鸵鸟管家”的助力,成本降低却带来高产量、高品质蔬菜。去年年产值也达300余万元,比2022年刚投用鸵鸟时增长了2倍。

近期,陈真勇又有了新的规划:农场周围还有许多荒地和闲置地,他正在积极申请政府项目支持、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扩大农场规模。

“鸵鸟需要圈养,这就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围网,农场现有部分地块依旧没有安装围网,拖慢了发展进度。”陈真勇说,他已经向朋友预订了一批鸵鸟,期待在鸵鸟的“管护”下,农场发展再提速。(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传勇)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