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璧山区健龙镇:一粒玉米的“科技+产业”三级跳——从品鉴会看现代农业的破局之道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7-02
字体:

“咔嚓”一声脆响,一根玉米在参会人员手中应声而裂,清甜的汁水瞬间溢出。“这个品种的玉米可以当作水果来吃!”今(1)日上午,重庆市第三届“三峡杯”鲜食玉米品鉴选优交流会现场热闹非凡,300余个各具特色的鲜食玉米品种在此“同台争艳”。“闽双色8号”“美玉23”“彩甜糯520”三个品种获特等奖,凭借其香甜软糯的绝佳口感,成功征服了专家评委的味蕾。

这场看似普通的品鉴会,实则是重庆市璧山区以“一粒种子”为起点、“一条产业链”为脉络、“一场品鉴会”为舞台,撬动三产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鲜活样本,展现了现代农业破局发展的新路径。

一粒种子的科技突围

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基因革命”

在璧山区健龙镇的试验田边,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高世斌介绍:“瞧,这根能直接生吃的‘牛奶玉米’,市场价能卖到10元一根!”这背后,是科技的强大支撑——抗倒伏基因的引入、口感的极致优化、高产特性的培育……每一项突破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

2024年,荣廷昭院士工作站落户璧山,犹如为鲜食玉米育种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其驶入了快车道。在璧山区健龙镇鲜食玉米试验田,293个新品种通过“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加速孵化。这里不仅有可生食的水果玉米,还有适合蒸煮的甜玉米、糯玉米等多元化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为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璧山区健龙镇地处璧山区南部,被缙云山脉与璧南河流温柔环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鲜食玉米种植创造了理想条件。高世斌团队培育的300多个杂交品种中,高产型亩产达1.5吨,生育期缩短至80天,使得鲜食玉米的供应周期从传统的7月提前至5月,并延迟至10月,有效延长了市场供应时间。

“过去施肥靠经验,现在却是看数据。”国隆集团在璧北推广鲜食玉米标准化种植约4500亩,全部采用精量化气吸播种技术,机播率100%,利用“农芯”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田间管理。这种科技赋能不仅提升了产量品质,更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条产业链的增值密码

从田间到舌尖的“华丽转身”

“这玉米又甜又糯,真的太好吃了!”品鉴会现场,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的科研助理何亚峰对鲜食玉米赞不绝口。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璧山在鲜食玉米育种方面的创新成果,更通过现场品鉴的方式,让消费者与鲜食玉米有了更亲密的接触,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有效提升了“璧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据重庆市璧山区健龙镇人大主席江宗志透露,下一步,健龙镇将进一步扩大鲜食玉米的种植规模,依托优质特色玉米创新研究中心,深入开展优质特色玉米品种选育与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推广工作。预计到2027年,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亩。同时,加强与供种单位、加工企业、销售渠道商的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70岁的村民谭朝勋站在品鉴会现场,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玉米都是论斤卖,现在可是论根卖了。”他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基地务工挣取薪金、入股分红得到股金,年收入可增收3万元。“这比在外务工划算多了,而且还能在家务农。”谭朝勋的感慨,折射出产业链延伸带来的就业扩容与增收效应,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健龙镇构建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鲜食玉米价值跃升。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创造就业与经济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能,成为科技转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一场品鉴会的产业蝶变

从展台到乡村的“振兴密码”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强。”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既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共同追求。而璧山区健龙镇的鲜食玉米产业,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生动实践。

“健龙镇拥有鲜食玉米种植的良好基础,农户们此前就掌握了生态种植技术,一年可以产出三季玉米。”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何平指出,基于这些优势,下一步,健龙镇将主打鲜食玉米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国隆农业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强大实力,配套建设萌宠乐园、稻田景观、中药材研学基地等业态,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据了解,近15年来,重庆市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从30万亩发展到如今的60万亩左右,分布范围从海拔200米到1400米不等,形成了“糯玉米为主,甜玉米为辅”的产业格局。全市鲜食玉米产量近50万吨,产值近11亿元,并涌现出了潼南、綦江、奉节、璧山、酉阳等享誉全国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璧山鲜食玉米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变革。科技突破资源限制,产业激活乡村动能,共同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璧玉”玉米不仅成就了优质农产品,更播撒下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在科技与产业双轮驱动下,健龙镇的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第1眼TV-华龙网讯 记者 张馨月 张元丽)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