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拓销路 重庆农产品出村进城卖全国
--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个方面23项具体举措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其中明确,要挖掘网络销售潜力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借助“互联网+”促进农产品消费,重庆已进行了诸多探索。譬如,为落实《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相关部署,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重庆移动、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合力打造了“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自2023年底上线以来,该平台已开展线上线下运营活动上万场,推动我国24个省区市、15个国家的3000余款中华老字号、地方特色、非遗产品等优质商品“走出去”“引进来”,线上线下累计交易额超5亿元。借力该平台,重庆等地的不少特色农产品成功实现出村进城,走向全国,甚至卖到国际市场。
如今,该平台已成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3个受益于该平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碧之藤家庭农场借平台将茶叶销往国内外,带动上千农户种茶
7月31日,在黔江区邻鄂镇艾坪村的山间,一片云雾缭绕的茶园里,鲜嫩的茶芽挂满枝头,清香四溢。黔江区碧之藤家庭农场负责人安祥洪带着采茶工穿梭在茶海中,大家指尖灵动,娴熟地将一颗颗藤茶嫩芽采入竹篓。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我们农场和与我们有销售合作关系的茶农,干茶产量共计将超过8000斤。” 安祥洪兴奋地说。
这么多的茶叶,能卖完吗?安祥洪一点儿也不担心。
自4月28日开始采摘茶叶以来,碧之藤家庭农场依托“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等销售渠道,已往全国各个省份和海外销售干茶2000斤,该农场及上述茶农新鲜出炉的干茶,已基本卖完。
眼下,他们正抓紧时间采摘茶叶,制作新一批干茶。
早在2014年,安祥洪便在艾坪村种植了藤茶和黄金芽200亩。2018年,在茶叶种植小有起色后,他又通过提供种苗并承诺收购茶叶的方式,带动一些村民种植茶叶。不过,由于过去主要依靠朋友圈宣传、口口相传、四处奔波找经销商等方式进行推广、销售,他们曾在多年时间里饱受销售渠道不稳定的困扰,每年茶叶销量只有2000斤-3000斤。销售范围也局限于重庆等少数地区。
2024年,经艾坪村村委会向“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碧之藤家庭农场顺利入驻该平台。随后,平台为农场开设了专属店铺,让顾客可直接下单;平台工作人员走进茶叶基地拍摄短视频,为农场进行直播带货。
借助平台的力量,碧之藤家庭农场把茶叶逐渐卖到了全国各个省份及海外市场。2024年,农场共带动黔江区五里镇海洋村、鹅池镇南溪村、社溪村等村上千户农户种植藤茶约1200亩,其自产干茶销量和帮助茶农销售的干茶,共计达到近8000斤,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其中,出口量为400多斤;通过“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直接销售的茶叶占比超过30%。得益于此,上千户茶农户均增收4000多元。“在山区搞农业,销路是最大的难题。而‘陆海优品’平台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农场与广阔的市场,为我们打开了销路。” 安祥洪说。
宏田农业靠平台团购,葡萄卖了好价钱
“又有一批团购订单来了,大家辛苦一点儿,争取早点发货。”8月1日,重庆永川区何埂镇的一片葡萄园里,一串串饱满多汁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园的主人、重庆市璧山区宏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宏田农业)负责人田清正忙着指挥工人采摘打包。2000斤订单的葡萄准备好了后,将运往中心城区。
“这批订单,是顾客通过‘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团购的。此前一周,我们也通过这个平台团购,卖了2000斤葡萄。” 田清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了平台助力,葡萄不仅卖得更轻松了,价格还更高。”
从2011年开始,田清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农业,在璧山区丁家街道创办宏田农业种植葡萄。后来,他又到永川区何埂镇扩种。到2020年,宏田农业已在两地种植了60亩葡萄。10多年来,他感到最难的事就是销售。
“创业以来,卖葡萄全靠自己跑渠道。” 田清回忆,每到葡萄采摘季,他就要到农产品批发市场寻找批发商,将有采购意向的批发商一个一个带到葡萄园看。因批发商要保证自己的利润,把价格压得较低,此举不仅费时费力,价格还上不去。
为了拓宽销路、卖个好价钱,他又尝试通过QQ群、微信朋友圈推广,甚至在一些论坛发帖宣传。但这些努力只能换来零散的订单,形不成规模。多年来,批发商一直是宏田农业卖葡萄的主要渠道。
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面呢?田清为此伤透了脑筋。
转机出现在2024年。当年6月,随着葡萄采摘季到来,他在重庆移动工作人员引荐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开了店铺。
没想到,宏田农业却因此打开了销售新局面:平台不仅免费为公司推广葡萄,还通过开团的方式组织客户团购。当团购订单量达到2000斤时,田清就组织人手采摘葡萄,并送到平台指定团购收货点。而后,由“团长”分发到每位客户手中。
这种模式省去了批发、零售等中间环节,不仅让田清更省时省力,还卖出了好价钱。同时,也让消费者能买到比市场零售价更便宜的葡萄,对消费者吸引力更大。田清算了一笔账:2024年,60亩葡萄基地收获了12万斤葡萄,其中“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他销售了30%。加之葡萄销售从面向批发商变成了面向消费者,价格更高,仅此一项,宏田农业去年销售收入就增加了7万多元。除去物流运输费用等成本,也增收了4万多元。
“从目前的下单情况来看,今年通过平台团购的客户还会更多。预计到葡萄卖完时,平台能帮助我们销售约40%的葡萄。” 田清说。
澳凯鸿港公司借平台吸引流量,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2024年,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20%,销售收入达到近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量仍保持了近20%的增速——去年以来,长寿区企业重庆澳凯鸿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澳凯鸿港公司)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跑出发展“加速度”,这家公司靠的是什么?
“‘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8月1日,澳凯鸿港公司董事长马晓鸿说。
澳凯鸿港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销售及食材配送等,生猪年出栏量达6000多头,猪肉加工产品包括香肠、腊肉、糯米小肚等。过去,其猪肉加工产品主要通过线下门店、商超等渠道,在重庆地区销售。
2023年底,“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给澳凯鸿港公司带来了新的机会。当时,公司因此前与重庆移动有合作,便第一时间在该平台上开了店铺。
很快,马晓鸿就尝到了甜头。“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利用重庆移动拥有大量用户的优势,开启团购模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团购澳凯鸿港公司的黑猪肉及猪肉加工产品。仅今年春节前后,澳凯鸿港公司通过平台团购,就卖了10多万元的香肠、腊肉等年货。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平台更大的作用,还在于帮助我们增加了产品及品牌的曝光度和信任度,从而让我们拓宽了线上销路。” 马晓鸿说。
比如,“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团队深入公司养殖场、加工厂拍摄宣传片,剪辑成短视频放在平台上和营销活动页面中播放。同时,专业团队还将宣传片制作成企业视频彩铃,通过手机来电向用户宣传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
此外,平台还不定期面向企业举行电商培训,澳凯鸿港公司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后,提高了线上销售技巧。在“陆海优品”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助力下,澳凯鸿港公司在该平台及微信小程序、抖音等线上销售渠道的流量日益增长,腊肉、香肠等加工品成功走出重庆,卖到了全国各地。目前,公司产品线上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不足5%提升至近20%,这成为了推动其产品整体销量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前怕好东西卖不出,现在有平台帮我们吆喝、铺路,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马晓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