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从“经验式诊断”向“科学化决策”转变 “AI庄稼医院”让农业生产变得“耳聪目明”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9-12
字体:

“以前庄稼得病后要跑到农技站找人询问,现在上传照片几分钟就能一键诊断。”9月10日上午,体会到“AI庄稼医院”的便利,巴南区石龙镇种植大户刘明竖起了大拇指。

他告诉记者,打开“慧农AI空间站”微信小程序,农户遇到简单的生产问题便可提问,“AI庄稼医院”会迅速给出专业解答;若问题复杂,只需上传病虫害图片并附上简单描述,就能获得初步智能诊断,随后诊断结果将同步提交给当地镇街农服中心专家进行诊断结果复核确认。如遇疑难病情,镇街级专家可提级至区级或市级专家团队深入诊断,最终形成权威结论和专属用药方案,并推荐附近合规农资销售点,实现“识病、开方、买药”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AI庄稼医院”通过图像识别、多模态语义理解与认知推理等核心技术,AI系统可精准识别多种病虫害类型。专家团队则通过系统推送的病图和初诊结果进行快速复核,并结合农户实际生产情况,定制个性化建议,实现服务从“经验式诊断”向“科学化决策”转型。

它首创“AI初诊+三级专家复诊”的双层诊断体系,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效率与行业专家专业诊断,实现速度与准确率双重保障。目前,平台建立了“1分钟AI响应+ 30分钟专家介入”的诊疗机制,将传统农技服务的“等人上门”变为“数据直达专家”,为农户争取最宝贵的防治窗口期。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让AI真正懂农业,联通乡村振兴数字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柑橘研究院、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力量,共同建设农业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图文知识库,涵盖水稻、柑橘、番茄等农作物数百种常见病虫害数据。

平台引入“真值标注+专家反馈”的数据闭环机制,AI先行初诊,专家审核修正并将结果反哺模型训练,持续迭代提升系统识别能力。通过引入气候、地理、时间等多维度标签体系,系统正向着“区域化诊断”和“趋势预警”不断进化,将具备从单作物识别到多作物协同防控的能力。

目前,“AI庄稼医院”已在巴南区惠民街道、接龙镇、石龙镇等镇街进行试点推广,构建“市—区—镇”三级农技服务联动体系。在接龙镇,平台实现了对柑橘溃疡病的AI预警,服务覆盖14个行政村;石龙镇玉米种植户借助平台接收秋旱预警,结合推送建议优化灌溉,亩均增产超8%。

截至目前,“AI庄稼医院”已覆盖23个行政村,服务作物超5类、农户超过1500户。病虫害防治响应速度、用药精准度、服务可达性等得到显著提升,构建起一张覆盖广、反应快、效果稳的“数字农服网”。

“‘AI庄稼医院’的出现,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农业服务理念的变革,让农户给庄稼‘看病’,像去医院一样有流程、有医生、有治疗方案。”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不断总结“AI庄稼医院”典型经验并进行推广运用,助力农业稳产增收、绿色发展。(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记者 赵伟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